陝西作家陳忠實爲什麼多次在《白鹿原》中提羊肉泡饃?

大牙



羊肉泡是陝西的一塊名片,陝西人愛吃羊肉泡由來已久。陳忠實老先生在《白鹿原》中多次寫到羊肉泡順理成章。羊肉泡的歷史淵源流長,唐肅宗至德二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一起平息了“安史之亂”。“大食”兵行軍打仗時常攜帶一種叫“飥爾木”的類似“饢”的食品,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飥爾木”變幹變硬難以下嚥,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泡饃”的雛形。歷經一千多年的進化,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的羊肉泡饃已成為一道鴻儒白丁都喜愛的美食。看兵馬俑吃羊肉泡,西安歡迎你!


西安老小夥


羊肉泡饃作為陝西名吃,在關中人心目中尤其是關中漢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只要有幾個關係要好的哥們相聚,首選泡饃!只有關中人才能深切體會到羊肉泡饃裡所包含的情懷,那是一種兒時奢侈的回憶,是一碗熱騰騰的幸福,想必陳忠實老師肯定也很喜歡吃泡饃!


手機用戶移動網


羊肉泡饃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描寫陝西人的生活怎離得開民俗,而且由羊肉泡饃牽扯到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那叫一個:有戲!看,在這裡,小說對老孫家泡饃館及其跑腿的堂倌可有一番精彩的描寫:

老孫家僱傭著十數個專事送飯上門的堂倌,用一個竹編提盒裝著兩層保溫棉套的飯碗,在街道上中路喊著“借光”小跑過去;不說行人,即使街痞警察看見聽見這些小廝也是趕忙躲讓,唯恐不及。因為這些小猴子爬附在老虎背上——他們送飯的主戶肯定是大亨要員,以及耍槍桿子的軍警長官。

這段也可算得上是民國時期西安古城的一幅絕妙素描了。


青藏高原之羅布林卡


有人在那個年代吃一碗羊肉泡饃是奢侈的,早上能來一碗羊肉泡饃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可是在那個年代人呢都裡兜裡沒有錢,只能在腦子裡想一想,相信作者在那個年代一年也吃不了幾回。不信你問山西人有幾個能天天吃羊肉泡饃的,那是多麼奢侈啊


無所從來一一亦無所去


西北比較寒冷乾燥,因此喜好吃羊肉,羊肉肉質比較細膩,熱量比較高。和羊肉有關的吃食,是西北人的心頭好,所以,在《白鹿原》中出現羊肉泡饃,是很正常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