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精準連結助脫貧

臨渭區:“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精準鏈接助脫貧

在美麗的橋南鎮天留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迅速,他們將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入股到渭南文旅公司,共同開發建設發展旅遊業,該村村民嚴小朋說,他們自願在村集體公司入股,還可在公司打工賺取工資,年底還有保底分紅……今年以來,臨渭區堅持“行政推動、政策引導、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農戶參與”原則,大膽創新產業扶貧帶動模式,持續優化貧困群眾利益鏈接方式,有效促進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村村建園,企園帶動”已成為全區產業扶貧工作的新亮點和重要抓手,全區上下著力打造精準扶貧產業園,助力農戶摘掉“貧困帽”、唱響群眾“致富歌”。

政策引導促發展 開啟扶貧新模式

2017年11月23日,該區首先《推行“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脫貧模式推進產業扶貧的意見》出臺,《意見》指出:到2017年12月20日,全區實現每個行政村成立村集體經營管理公司和建設扶貧產業園全覆蓋。該《意見》旨在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推動產業脫貧和壯大集體經濟中的帶動作用,給力精準脫貧,為決勝全面小康夯實基礎。

該意見出臺後,臨渭區委、區政府定期召開常委會、常務會研究“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的重大決策部署,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每週召開會議研究“村村建園、企園帶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產業扶貧專項指揮部經常性深入一線,嚴格督查“村村建園、企園帶動”重點任務。並出臺《臨渭區推行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脫貧模式推進產業扶貧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嚴格明確扶持對象、扶持方式、獎補標準、實施原則、操作規程等。

目前,全區81個貧困村通過財政注資20萬元成立村集體經營管理公司,村黨支部書任董事長,村委會主任任總經理,村監委會主任任監事,貧困戶通過小額貼息貸款資金入股成為股民,村委會佔股51%,村民佔股49%,公司通過自主發展、委託運營、合作經營、發包租賃等方式運行,年終利潤分配採取“532”機制,即50%用於集體積累和擴大再生產,20%用於經營管理和公益事業,30%用於貧困戶入股分紅。截止目前,全區村集體公司通過流轉集中連片土地自主實施建園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光伏、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扶貧產業園106個,帶動貧困戶7000餘戶、24500餘人,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可複製模式。

產業園幫農戶 幸福敲開百姓門

豐原鎮五星村、橋南鎮寺峪口村等集體公司與石羊集團合作著手打造精準扶貧高標準代養示範園區,與貧困戶聯姻,確定三種新型扶貧模式:入股分紅模式、訂單引導模式、務工就業模式。引導農戶改變種植習慣,實施訂單作業,讓貧困戶增強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從源頭上拔掉“窮根”。目前,這兩個村子以託養代養模式帶動區內75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解決600餘人就業問題。

在陽郭鎮高李村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發現,改村集體經濟公司創新實踐“土地化零為整”,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發展獼猴桃產業2100餘畝,帶動全村貧困戶216戶,群眾和貧困戶通過貼息貸款、現金、土地等入股,村集體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50%向貧困戶分紅、20%作為管理費、30%作為擴大再生產。

橋南鎮嶺西村嶺西村集體公司與渭南市綠源農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動群眾特別是貧困戶採用林下種植套種茶菊200餘畝,為村裡58戶貧困群眾每戶分紅2000元。

隨著該區“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規模不斷的擴大,臨渭東西兩原,渭北的村民們紛紛加入該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園區產業,橋南鎮堦子村、閆村鎮蘆王村、徐韓村、張咀村、北閆村、北韓村採取合作入股方式,將財政注入村集體20萬元資金分別入股到渭南市園林處、渭南市天鵝絨花海田園綜合體,按照公司年終收益不低於30%的比例給貧困進行分紅。

園區建設聚合力 打造扶貧新品牌

通過“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產業扶貧平臺的帶動引領,按照“精準扶貧、產業增收”的思路,凝神聚力打造精準扶貧產業園,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開拓農產品市場,提高貧困戶收益。園區實行“企業建園,公司化運作,產業化經營,農民受益”的機制,園區各個項目由企業投資建設,每個項目是一個小的產業扶貧示範園,是產業扶貧園區的組成部分,農戶提供土地、勞動力,並以土地年產值入股,公司資金入股,負責技術指導和銷售,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打造臨渭扶貧新品牌。

崇凝鎮永慶寺村新能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289WP農光互補電站,採取“黨支部+光伏產業園+貧困戶”模式,將全村103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貧困戶人均年分紅3000元。同時,該合作社充分利用光伏電板間距培育朝天椒種植,採取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服務,每畝預計產椒3000斤-4000斤,為貧困群眾增收5000元-6000元,實現了“一光多用,一地多收”的雙贏。

臨渭區村集體公司在扶貧產業園建設中聚合力、樹品牌,通過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特色種養帶動型、弄光互補帶動型、電商託管帶動型、休閒旅遊帶動型、加工經營帶動型、入股合作帶動型、三變改革帶動型等七種精準扶貧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林下經濟、鄉村旅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用足用活產業扶持政策,全力打造股份農民,基本實現無物不股、無資不股、無人不股,確保了全區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助力追趕超越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放眼前程鋪錦繡,攻堅拔寨正當時。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臨渭的貧困人口必將過上富裕美好的日子,一幅美妙的新農村錦繡圖必將展現在東府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