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精準鏈接助脫貧

今年以來,臨渭區堅持“行政推動、政策引導、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農戶參與”原則,大膽創新產業扶貧帶動模式,持續優化貧困群眾利益鏈接方式,有效促進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村村建園,企園帶動”已成為全區產業扶貧工作的新亮點和重要抓手。

行政推動強給力 政策引導促發展

區委、區政府定期召開常委會、常務會研究“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的重大決策部署,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每週召開會議研究“村村建園、企園帶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產業扶貧專項指揮部經常性深入一線,嚴格督查“村村建園、企園帶動”重點任務。區上先後印發《臨渭區產業扶貧扶持辦法》、《臨渭區村集體經營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臨渭區推行村村建園、企園帶動脫貧模式推進產業扶貧的意見》、《臨渭區村集體公司建設扶貧園以獎帶補實施細則(實行)》等指導性文件,嚴格明確扶持對象、扶持方式、獎補標準、實施原則、操作規程等。全區81個貧困村通過財政注資20萬元成立村集體經營管理公司,村黨支部書任董事長,村委會主任任總經理,村監委會主任任監事,貧困戶通過小額貼息貸款資金入股成為股民,村委會佔股51%,村民佔股49%,公司通過自主發展、委託運營、合作經營、發包租賃等方式運行,年終利潤分配採取“532”機制,即50%用於集體積累和擴大再生產,20%用於經營管理和公益事業,30%用於貧困戶入股分紅。截止目前,全區村集體公司已建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光伏、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扶貧產業園106個,帶動貧困戶7000餘戶、24500餘人。

園區建設聚合力 打造扶貧新品牌

臨渭區村集體公司在扶貧產業園建設中聚合力、樹品牌,通過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七種精準扶貧模式,。一是特色種養帶動型。陽郭鎮高李村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新實踐“土地化零為整”,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發展獼猴桃產業2100餘畝,帶動全村貧困戶216戶,群眾和貧困戶通過貼息貸款、現金、土地等入股,村集體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50%向貧困戶分紅、20%作為管理費、30%作為擴大再生產。橋南鎮嶺西村嶺西村集體公司與渭南市綠源農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動群眾特別是貧困戶採用林下種植套種茶菊200餘畝,為村裡58戶貧困群眾每戶分紅2000元。豐原鎮五星村、橋南鎮寺峪口村等集體公司與石羊集團合作建設高標準代養示範園區,以託養代養模式帶動區內75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解決600餘人就業問題。二是農光互補帶動型。崇凝鎮永慶寺村新能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289WP農光互補電站,採取“黨支部+光伏產業園+貧困戶”模式,將全村103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貧困戶人均年分紅3000元。同時,該合作社充分利用光伏電板間距培育朝天椒種植,採取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服務,每畝預計產椒3000斤-4000斤,為貧困群眾增收5000元-6000元,實現了“一光多用,一地多收”的雙贏。

三是電商託管帶動型。橋南鎮秦陽村集體公司與陝西恆然四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合作,採取電商產業託管模式管理300畝核桃產業園,與67戶貧困群眾簽訂產業託管協議,助力群眾早日脫貧。故市鎮渭陽農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託管模式,與周邊易西等7個村簽訂農產品收購協議,託管貧困戶72戶,積極利用“互聯網+”銷售群眾產品,幫助群眾增加收入。四是休閒旅遊帶動型。向陽辦赤水村人文歷史源遠流長,交通便利,依託600餘畝大櫻桃園,從2012年起每年舉辦櫻花節和櫻桃採摘節,通過園區採摘、文藝表演、農家小吃、文化古蹟等,吸引各地遊客2萬餘人次,每年僅櫻桃收入達到800萬元左右,帶動貧困群眾增收3000元。五是加工經營帶動型。下邽鎮東關村渭南三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210萬元建設樹脂瓦加工廠,採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模式,與29戶貧困群眾簽約成為公司股東,貧困戶的保底分紅將達到3000元,把他們帶上了富民的“順風車”。六是入股合作帶動型。橋南鎮堦子村及閆村鎮蘆王村、徐韓村、張咀村、北閆村、北韓村採取合作入股方式,將財政注入村集體20萬元資金分別入股到渭南市園林處、渭南市天鵝絨花海田園綜合體,按照公司年終收益不低於30%的比例給貧困進行分紅。
七是“三變”改革帶動型。橋南鎮天留村謙信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每畝900元的價格,將集體組織內部成員有流轉意願農民的土地流轉到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由服務中心與村內種植大戶或者外來企業簽訂合同進行流轉,實現了村民土地資源變為村民增收的現實資產。公司將村集體所有的17畝土地以40%的股份入股到渭南文旅公司,共同開發建設渭南航天生態園;將村集體17院8.5畝空餘宅基地折股量化,按55%的股權與渭南銘瑞達商貿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特色民宿。將已廢棄的天留村小學以每年5萬元租金,出租給臨渭區瑞江苑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開發集餐飲、棋牌、休閒為一體的“天留小院”,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村集體企業與渭南市銘瑞達商貿公司聯合,將水資源折股量化為30%的股份,開發天留山車軲轆泉水資源;與渭南文旅公司合作購置景區觀光電瓶車20輛,總價值110萬元。這個項目,村民可以自願入股,每股2000元,25戶村民入股49.5萬元,佔股45%。村上設置人口股、耕地股和資金股,在分紅比例上,10%作為村上預留的公積金和公益金,30%用於擴大再生產,剩餘部分分配給農戶。村上貧困戶利用貼息貸款入股到村集體企業的,每年還可以享受到6%的保底分紅。現在天留村紅火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全村貧困人口從106戶371人,減少到現在的85戶206人,減幅分別達20%和44%。天留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900元增長到2017年的10020元,實現了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