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冬之小岑


南宋前三任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都是在活着时就退了位,把皇帝宝座让给了皇太子。

他们的禅位,其实都是受形势所迫。

先说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

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儿子,而是宋高宗的养子。高宗本来有一个儿子,南宋初年苗刘兵变,他这个儿子饱受惊吓,夭折了。自此以后,无论宋高宗多么努力,都没能再生一个儿子。

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听从大臣的建议,从宋太祖的后代子孙当中选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六岁的赵伯琮,一个是五岁的赵伯玖,接入宫中,作为未来的皇储来来养育。

赵伯琮和赵伯玖一天天长大,伯琮年长一岁,比较懂事,都到了宋高宗的欢心。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伯琮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昚,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高宗在1162年五月立太子,本年六月就正式禅位,这一年,他才五十六岁,禅位后又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才死。

禅位的时候,他身体没毛病(不孕不育除外),也没有任何人逼他退位,好好的皇帝不做,干嘛要当太上皇呢?

原因有二:

第一,他恐金,被金兵吓怕了,让养子赵昚替他当皇帝,等于替他挡枪,以后再面对金国的索取和侵略时,自己就不用再担责任了。

第二,他知道自己投降卖国,罪过不小,假如死后再传位,新登基的皇帝一定会翻案,不如趁着年轻,提前传位给继任者,继任者一定感恩戴德,不会让自己死后得到骂名。

现在再说宋孝宗禅位。

公元1187年,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宋高宗终于病死,而这时候宋孝宗已经六十一岁了。对于宋高宗,他打心眼儿里感恩戴德——如果不是宋高宗,他只不过是一个闲散宗室,投胎八辈子也当不了皇储;如果不是宋高宗提前退位,他未必当得上皇帝,因为还有一个同时入宫的竞争者赵伯玖呢!

宋高宗一死,宋孝宗就准备为这个义父守丧三年。皇帝守丧,怎么能批阅奏章呢?怎么有时间处理国家大事呢?所以宋孝宗立即命令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代替自己处理政务。

公元1189年,宋孝宗继续为高宗守丧,本年二月正式退位,像宋高宗当年一样当起了太上皇。

宋高宗禅位是为了找人挡枪,宋孝宗禅位则是为了完成守丧,还有一半原因是“倦政”——他懒了,累了,干不动了,不想继续当下去了。

可是他挑选的继承人宋光宗却是个笨蛋加混蛋,他怕老婆,耳根子软,皇后李氏怎么说,他就怎么信。李氏傻大黑粗,性情暴戾,太上皇宋孝宗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太上皇,曾经当着太皇太后和太监宫女的面儿,跟太上皇大吵。

公元1194年,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孝宗驾崩了,群臣请宋光宗主持丧礼,宋光宗竟然听李皇后的话,断然拒绝服丧。在那个重视礼法的时代,在任皇帝不给死去的皇帝穿孝,那绝对是天大的新闻和不可饶恕的罪恶,消息传出,京城大乱,富人外逃,朝臣外逃,江山社稷威若累卵。

为了维护赵家江山,宗室大臣赵汝愚与太皇太后(宋高宗的妻子)密谋,废了宋光宗的帝位,强迫他禅位给他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后来的宋宁宗。


开周说宋


这事得从北宋开始说。

两宋一共有四次禅让。

(北宋)宋徽宗—宋钦宗、(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南宋)宋孝宗—宋光宗、(南宋)宋光宗—宋宁宗。

这四次禅让原因都不同,但是互有关联。

1 宋徽宗—宋钦宗

宋徽宗禅让就是为了甩锅。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来因为蔡京等奸臣的引诱,耽于玩乐,国家情形一落千丈。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因为徽宗临阵甩锅,导致战事不利,金人攻入开封,捋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2 宋高宗—宋孝宗

宋高宗禅让是因为当够了。

因为宋徽宗临时甩锅,间接坑了自己在金国儿子赵构(后来的宋高宗)。高宗也是运气爆棚一路跑回了南方,建立南宋。因为路上惊吓过度,丧失了生育能力,宋孝宗不是高宗亲生。

高宗当皇帝36年,事事顺从金国,唯命是从,岳飞也杀了,自己做了这么多就为了偏安一隅罢了。然而金兵还是攻过来了,自己这么谨小慎微做的这些都没用,完颜亮还派人痛骂羞辱了自己一番,高宗其实当时就情绪崩溃,跑后殿哭,准备继续往南跑,“若更一日不退,则令放散百官”。即便金国退兵后,高宗基本也就没心思在管事了,自己也老了,天天担惊受怕,不如退位,出事还有皇帝挡在前面。

高宗既幸运又不幸,没他那作死小能手的爹,没有金国人把他爹和他哥捋走,轮不到他做皇帝。但是他这皇帝做的实在窝囊,他自己也不是个精明强干之人,可以说时时刻刻生活在金国南侵阴影之中。当了36年窝囊皇帝,所以高宗当够了。

3 宋孝宗—宋光宗

宋孝宗禅让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确年岁太大了,二是因为和儿子不合。

孝宗算是有作为的皇帝,要是放在北宋估计能搞个盛世出来。孝宗给岳飞平凡,起用主战派人士,也有心收复中原,经济上也搞得不错,民生经济也恢复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偏偏孝宗碰上了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隆兴北伐失败了,孝宗只能认怂。金世宗说:“你们宋国皇帝以后可以不用做奴才了,世世代代做咱们家的侄子,咱家也默认你们上代皇帝为哥哥”。金世宗比宋孝宗大几岁,宋孝宗也认了。

可是金世宗死了,金章宗完颜璟继位,比自己小了快四十岁,宋孝宗拉不下老脸管个孩子叫叔叔,加上自己也是年事太高,宋光宗等得也是很着急。

宋孝宗趁着为宋高宗服丧,主动禅位给太子赵敦。四十三岁的赵敦终于盼到了朝思暮想的皇位。

4 宋光宗—宋宁宗

宋光宗禅让最奇葩,因为怕老婆。

宋光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光宗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他老婆李凤娘挑拨他和孝宗的关系。光宗也是当太子当烦了,跑去旁敲侧击问孝宗:

光皇(宋光宗)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宋孝宗)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

光宗说有人给我染胡子的药,我没敢用。孝宗一看儿子这么说,心想图样,回了儿子一句:

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

“胡子白了正好显得老成,染胡子做什么?”

光宗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不死心,去找太皇太后吴氏,就是高宗的老婆,想通过太后活动活动。可是太皇太后也不傻,就私下问孝宗,孝宗说太子还需历练,太皇太后就不提这个茬了。

光宗因此记恨孝宗,再加上李凤娘挑拨,孝宗驾崩,光宗不去吊丧。

和儿子不合,也是孝宗退位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光宗不吊丧,大臣们不干了,说你爹那么好一个人,凭什么你不吊丧?加上李凤娘实在不招人待见,大臣们就把火都发到了李凤娘身上,李凤娘一看,直接逼光宗禅位给宋宁宗,反正宁宗是李凤娘所生,当皇后和当太后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光宗就禅位了。╮(╯_╰)╭


没溜冷知识


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世袭制出现之前的一种政权交接形式,到封建时代转变为皇帝自愿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转让给别人的制度。如果是让给自己的后辈,称为“内禅”,以区别于让位给外人从而引起改朝换代的禅让形式。

南宋前四个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的, 这样连续四代三次禅让,在中国封建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于为什么晚年都会禅让给太子。通俗点来讲,主要是南宋当时的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这个位子。权力虽大,坐着

不开心,不安全!

先说高宗赵构,赵构宋一贯贪生怕死。可以说谈金色变。建立南宋之始,金国的军队就对他穷追猛打,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下,差点又让跑到海上。这些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焦点,一旦遇有危难,皇帝的身份不仅脸上无光,还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隆兴元年(1163),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收拾行囊,马上就要跑路。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赵眘(shen),公元1162年,他已经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着自己要奔四十,还没登上皇位,心里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驾崩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故而禅位。有施恩的意思。

再说孝宗赵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岳飞平反,锐意进取,意图中原。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干得不错。但是,他长期处于太上皇赵构制肘之下,恢复雄心早被磨没了,加上年岁也不小了,对朝政也产生了倦怠。有了赵构的例子。

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

最后说宋光宗,他42岁继位,典型的妻管严,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朝政混乱。跟孝宗孝顺高宗不同,光宗对太上皇意见极大。后期基本上不去问安。绍熙二年,经过一场大火和冰雹的惊吓,光宗精神有些许失常,行为乖张。太上皇弥留之际甚至死后的葬礼,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严重不满。

最后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禅位仪式,强行让光宗儿子赵扩继任皇帝。赵扩在极其勉强的情况下当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宁宗。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禅让。

综上所述,四代皇帝,三次禅让,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欢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评论,欢迎关注我,吾乃常山的王子虫!


小王来说球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权力的欲望都是极为强烈的,为了争权夺利,可以尸山血海,可以杀戮逆天。但是在南宋的历史上,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前三位皇帝高宗赵构,孝宗赵眘和光宗赵惇,居然都是在自己盛年之时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难道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了?当然不是,南宋前三位皇帝集体选择做太上皇,也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

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五年,选择将皇位让给儿子赵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实际上这是他没有担当的表现,杀害岳飞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他对臣民的解释是南宋力弱,无力对抗金国,只能议和,岳飞不听,所以不得不死。但是话音未落,文官虞允文就率军民于采石之战中大败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军队。这下子,南宋上上下下声讨赵构的声音起来了,这不是能打败金军吗?你干嘛要一昧投降呢?赵构实在是倦了,累了,不想干这个窝囊皇帝了。

宋孝宗赵眘算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是积极的主战派,在他任内,重启隆兴北伐,希望收复失地。奈何此时南宋朝廷没有有能力的大臣,赵眘空有报国之志,在虞允文去世之后,主和派重新占领朝堂。赵眘整天面对着吵吵闹闹的朝堂,当年的锐气被消磨殆尽。最终,疲惫不堪的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宋光宗赵惇,自己想安安心心度过晚年。

宋光宗赵惇禅位,却不是自主自愿,而是被大臣给逼的。原因是他本人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经常不知所云,更麻烦的是他的妻子李氏凤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悍妇,经常控制光宗的想法。李氏生子赵扩,已经立为太子,但是光宗却想改立自己的哥哥魏王赵恺的儿子赵抦。因为立储之事,朝堂闹得不可开交,赵惇的精神病彻底爆发了。国家不可能再让这样的人去治理,于是在公元1194年7月,在太皇太后,也就是赵构的妻子吴氏的主持下,一班大臣甩开光宗,直接宣布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而此时,疯疯癫癫的赵惇还在宫内发号施令,但是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了。

总的来看,南宋前三位皇帝都不是昏庸之君,更不是暴君,都曾经有过王师北渡,收复 失地的决心。但是他们都缺少男人的担当和勇气,他们或是力不从心,或是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同时也受限于当时一些客观的条件。最终他们选择了引退,卸掉自己肩上的重担,把压力传导给别人。他们的无奈之举,却似乎在冥冥中昭示了南宋王朝的历史走向,没有有担当的领导人,这样的王朝注定不会存在太长时间。


动如脱缰兔


南宋偏于江南一角,由于辽金的侵略,南宋采取的上贡政策,得以存活,晚年皇位禅让给太子,是形势所逼,是内心羞愧。

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宋朝文官当权,面对辽金的侵略,逐步向南发展,更是在战争中皇帝被辽金抓走。

软弱的皇帝,年轻倒还有恢复的念头,到老时,自知恢复不可能,霸占着皇位也没什么意思,干脆交给后代来宏图大志。

不曾想前三位皇帝都不行,都禅让,形成惯性了。

可惜了大好河山,可惜了武将,禅让从本质上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形势、羞愧,是他们的心理,眼不见,心不烦,躲在皇宫身处,想着恢复大梦。


中原一哥


三位皇帝禅位的原因不同。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在位期间,几乎都是在和与战的交结中度过的。一个字:累。因为遭受惊吓,还弄得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从本族中收养了一个养子,就是宋孝宗赵昚。赵构在位,文官既有忠臣又有奸臣,但他最信任的是奸臣秦桧。因为秦桧最懂他的心思,替他干了许多他不便出面干的事,也替他背了不少黑锅。整个宋朝扬文抑武,南宋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改了这个毛病。对于武将防范非常严。岳飞抗金立下那么大功劳,还是被宋高宗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宋高宗害死岳飞,实际上也累,太劳心了。他当了三十五年皇帝,当累了,禅位给了养子赵昚。

赵构是位长寿皇帝,他禅位给养子后,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才去世。赵构虽然禅了位,但他的权利欲非常大,禅位后也没有好好养老,也参与朝政,影响朝政。赵昚是个孝子,非常尊重他的意见,所以宋孝宗在位期间,基本上是两个皇帝共同执政的。宋孝宗与高宗不同的是,在位期间给岳飞平了反,把秦桧拉了黑。赵构也没有说什么。秦桧其实就是赵构的背锅侠。高宗死后,孝宗很难受,要给高宗守孝三年,所以禅位给了儿子宋光宗赵惇。孝宗禅位,守孝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前面总有个太上皇干政,有点倦了,烦了。所以甘愿退到幕后当太上皇。

宋光宗赵惇是个精神病患者,他在位时,实际上是李皇后执政的。李皇后对于政事懂什么?什么也不懂。她就懂照顾娘家人,给她的娘家人封官加爵。所以宋光宗的禅位,并不是他主动禅位,而是大臣们无法容忍这个精神病患者和无知的娘娘共同执政,赵汝愚、韩侂胄等大臣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名义是禅位,实际上是在光宗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赶下了台。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