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眾所周知,我們目前看到的倒三輪摩托車,就是採用了前二後一輪胎配置的一種三輪摩托車。倒三輪這種前面雙輪導向,後面單輪驅動的結構,在我國並不罕見,大家愛稱為“倒騎驢”。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倒騎驢”是不是好多人的童年回憶!賣冰棍的、賣水果的、雜貨店進貨的、拉“木的”的,是生產生活的必備工具,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演變,它也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其實倒騎驢這種倒三輪結構的自行車,源自法國,大約發明於十九世紀,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倒三輪理念的萌芽。不過真要深究起來,採用前二後一輪胎佈局,附帶人工動力系統的載具,最早能夠追溯到十七世紀。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當時的歐洲,有專門的法律保護城市古蹟並維持路面整體化,綿延的小巷,柏油與石板交錯的城市道路,造就了道路行駛的品質不佳,更別說雨雪時對路面的影響,因此兩輪作為交通工具行駛於歐洲道路時,穩定性自然降低不少。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當時在德國,一位名為斯蒂芬法拉爾的鐘表匠,在22歲時打造了一輛用手驅動,採用類似發條動力的倒三輪載具。不過比較奇特的是,在很多人看來,並沒有將斯蒂芬和他的倒三輪歸類到交通工具的範疇,而是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輪椅”,因為斯蒂芬本人是一位高位截肢患者,這種用手驅動的倒置三輪,其設計初衷是為了讓他自己能夠不依靠外人實現獨立的移動。由此也不難想象,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將三輪車視為“殘疾車”,也是有其歷史緣由。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18世紀,瓦特改良蒸汽機,宣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揭幕。進入蒸汽時代後,倒三輪也沒有被歷史所遺棄,法國一位名為居紐的陸軍上尉,嘗試將蒸汽動力系統與倒三輪系統進行結合,意圖通過這一裝置提升軍隊的重型物資運載能力,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後來在2010年,法國格蘭德藝術學院的學生對居紐的蒸汽動力倒三輪進行了複製與驗證,認為其概念是可行的。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進入19世紀後,蒸汽機技術日趨成熟,蒸汽動力的汽車成為了一種極為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倒三輪結構的蒸汽載具同樣翻開了新的篇章。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廠開始嘗試製作基於倒三輪結構的蒸汽動力載具。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直到近年來,隨著整個摩托車工業的不斷髮展,不少摩托車企業開始著手設計屬於自己的倒三輪摩托車。由原本前一後二的正三輪轉為前二後一的倒三輪,因有著近似汽車的穩定度,保留了機車的操控特性,安全性大大提升,也不會因為多了一輪,就讓車輛過於龐大,因此受到了市場的極大青睞。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這時候,各式新型的倒三輪摩托車開始發展成熟起來,並逐漸成為摩托車產品中的一個獨立品類走入消費市場。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倒三輪摩托歷史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