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姓大多为平声?

用户5547791211


老渔回答这个问题,请方家批评指正。


首先,题主的问题有些模糊。到目前为止,研究姓氏源流和分布的文章很多,还没有看到有人在姓氏音韵方面做过探讨。


我统计了“百家姓”读音声调比率,444个单姓中,平声265个(其中阴平112个,阳平153个),仄声179个(其中上声69个,去声110个),平声比仄声多77个。确实,平声比仄声多,尤其是仄声中上声比较少。


据了解,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这19个姓中,阴平6个、阳平10、上声2个、去声1个,仄声仅3个。


为什么平声比仄声多呢?我试着从音韵方面加以分析。传统汉语把声调分为四类:平、上、去、入。四声的调值根据唐人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元和新声韵谱》记载,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入声“直而促”:入声以[-p/-t/-k]收尾,发音短促。根据这个原理,姓氏取音盖以“长的中平或低平调”为主,悠扬上口。因方言区的差异太大,读音也是千变万化,譬如刘的读音,在中原以北读平声,而广东则读仄声,即发“厉而举”的声调。很少见入声的姓,也是因为“入声者直而促”,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读起来难于上口。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绝非几句话说的明白。我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好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