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1952年4月19日,福建省政協禮堂,一場福州歷史上少有的隆重葬禮。沿途群眾面帶淚花,告別一位中國近代海軍史上難以忘卻的名字——薩鎮冰。

雁門家世,可謂深淵

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 圖為薩鎮冰(圖源百度圖片,如侵刪)

薩鎮冰,字鼎銘,清咸豐九年已未二月二十六日(公曆1859年3月30日)(與袁世凱同年)生於福建福州澳橋下(今福州市鼓樓區東大路福州大酒家附近)。其先世為色目人(蒙古族),原籍雁門(今山西代縣),元末南遷入閩。

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 圖為元朝詩人薩都剌(圖源百度圖片,如侵刪)

薩氏家族的發展,因先祖薩都剌生於雁門,故薩氏家族自稱雁門人或代郡人(雁門在代郡轄境內)。“從薩都剌公而有姓,從野芝公而發族,從仲禮公而入閩”。入閩薩氏主要居住在今福州市。薩鎮冰是天與公第十六世直系裔孫,薩鎮冰曾祖秉鴻,字肇軒,生卒於清乾隆年間,英年早殤。祖九疇,字聿藩,家境日漸衰落。薩鎮冰的父親怡臣,字懷良,號納吉,母親曹氏。薩鎮冰的父親於道光年間中了秀才,然而卻沒有因此得志,只好在私塾當老師,勉強維持著寒士的生活。晚清,福州孔廟每年春秋二祭時,薩鎮冰的父親充當贊禮官,指揮童生、樂生演習禮儀。

深得族叔寵愛,開啟命運之門

薩鎮冰幼承家學,同治四年(1865年)7歲入塾讀書,啟蒙業師是福州知名的王崧辰先生。王崧辰,字偉生,號小希,閩縣人。薩鎮冰8歲時,父親菲薄收入日漸難敷家計,甚至因無力繳納房租,而不得不從澳橋下還往立記族長居所西門兜水陸軒京果店暫棲身。自幼聰慧好學的薩鎮冰不忍拖累父親,只得捨棄科舉致仕之途,投奔視他如已出的乳母。為不誤鎮冰學業,乳母妥善地將他安置到福州名中醫、寓居東街口黃巷的薩鎮冰的族叔薩覺民家中。

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 圖為東街口黃巷(圖源百度圖片,如侵刪)

薩覺民字懷鏘,號鏗藩,因親弟弟被庸醫所誤而天亡,因此勵志要成為醫生來救世。薩覺民深得其長親郭有良的醫術,擅長治療夏季慢性病,被譽為“聖手”。薩覺民行醫素以濟世為本,在其處方上印有“半作生涯半濟人”的字樣,如果有貧窮的人來看病,薩覺民不僅不收錢還施藥給患者。醫術高超且醫德高尚的薩覺民欣然收納薩鎮冰後,薩覺民的夫人每晨還親自為薩鎮冰梳理髮辮達三年之久。薩鎮冰深念薩覺民夫婦的恩澤,在日後功成名就每次回到福州一定會登門向薩覺民夫婦叩拜請安。年幼的薩鎮冰投靠族叔薩覺民後不僅有了生活依託,學經子諸書受孔孟之教而且意外地得到了日後投效海軍的機會。

中國海軍興起,洋務運動正流行

薩鎮冰幼年時期,中國掀起了歷時35年(1860-1895)的“洋務運動”。成分龐雜的“洋務派”包括從朝廷重臣到眾多的開明進步人士,儘管他們的主張有諸多的分歧與矛盾,但相同的是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在不同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傾向,在當時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傾向。“洋務運動”基本上限於“富國強兵”的內政範圍,而從籌議海防到建立近代海軍,正是洋務運動的重要成果之一,薩鎮冰前半生的活動正是與中國近代海軍的興衰分不開的。

綜觀世界各國海軍史,海軍是工業近代化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我國自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後期以來,即有“樓船”福船”、“舟師”、“水軍”,但都與近代意義上的海軍相距甚遠。近代海軍是近代大工業的縮影,各國近代海軍的出現和完善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直到鴉片戰爭前後林則徐、魏源的時代,中國還沒有近代工業,當然也就根本不具備建造近代海軍軍艦的工程技術條件。但是,來自海上的資本主義侵略者卻促使我國具有先進思想的代表人物萌發了試辦海軍的思想。就中國當時的條件,要創建近代海軍,初始階段就只有從工業發達國家購艦而別無選擇。不過,隨著後來投降派勢力日佔上風、林則徐被革職謫戍和某些外國侵略分子的作梗破壞,連購艦辦海軍的計劃也天折了。

清政府的購艦計劃既告失敗。同治初年某些有實力的地方督撫,如兩江總督曾國藩、閩浙總督左宗棠和江蘇巡撫李鴻章,在各地也曾試製小型軍艦,均由本國工匠設計製造,但由於不得其法,行駛遲鈍,仿造的效果不佳。這樣,直到19世紀60年代中期前,中國的海軍還沒有誕生中國海軍的正式興建,是從近代設廠造船開始的。1866年,東南沿海帶的太平軍餘部被鎮壓後,洋務派的頭面人物便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船艦製造和海防建設方面來了。

意外進入海軍“搖籃”,勤奮的“留學薩”

說到薩鎮冰是如何進入海軍的,真的還是得感謝他的族叔薩覺民。薩覺民因與沈葆楨交情深,當沈葆楨請薩覺民進薦船政學堂的學員時,薩覺民想到薩鎮冰聰穎好學,足堪造就,便舉薦他給沈葆楨。就這樣,1869年,年僅11歲的薩鎮冰被船政學堂第二期駕駛班錄取,從此開始了他投效海軍的生涯。

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 圖為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全貌(圖源百度圖片,如侵刪)

福州船政學堂有嚴格的招生制度和完善的教育、教學計劃。在招生工作中,既參考英法等國海軍院校招生的成規,又保持我國曆來遴選為傳統。應試的幼年的聰穎子弟們都必須通過三場選拔才能被最後錄取,第一場目測,唱名觀外表加口試,淘汰一部分;第二場堂考作文章,再潤汰大部分;第三場體格檢查。凡被錄取的藝童都分別由一位教習負責指導。沈葆楨深知當今青年學子只讀四書五經是造成國家積弱的原因之因此他非常重視藝童學習“器藝”,即科學技術,要求列為主課,而只要求藝童課外閱讀些聖諭廣訓及孝經之類。

薩鎮冰等在後學堂所學的課程門類繁多,計有“英文、算術、幾何、代數、解析幾何、割錐、平三角、弧三角、代積微、動靜重學、水重學、電磁學、光學、音學、熱學、化學、地學、天文學、航海術,計五年而卒業”。福州船政學堂對藝童們要求嚴格,獎懲分明,經常要“考其勤惰,分別升降”。薩鎮冰後來選送留英學習海軍的藝童便常得到學堂的獎賞。1872年,薩鎮冰由馬尾船政後學堂第二節駕駛班畢業,成績優異,名列全班第一。

1877年薩鎮冰等十二人被清政府派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他留學英倫的時候,正是英國資本主義的全盛時期。英國強大的海軍,先進的機器工業,甚至法律和議會制度,都使這些來自閉鎖落後的中國的青年們受到巨大的震撼,無限的欽慕之情油然而生。

薩鎮冰在回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還常回憶起那一段留學生活,他說:“我從未見到過那樣一個‘新奇'的社會,”一個脫穎於封建社會的青年不抱殘守缺,盛夢資本主義的文明與進步,在當時的確是開明的思想,也是勇敢的行為。首次踏上異國土地的這批海軍莘莘學子都充分表現出驚人的刻苦學習精神,凡是他們間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物,他們都悉心地觀察、探究和思考,表現出對國家和民族,也對自己的一種高度負責的精神。半個多世紀後,抗日戰爭時期薩鎮冰應薏在貴州桐梓海軍學校的講演,他回憶青年時代的留學生活時說:“那時政府派到外國去的人很少,龍其是學軍事的,更是寥寥無幾。我對於所學各科知識格外重視。同時於課餘之時細察當地人民的思想、風俗習慣,對華人之批判,以為將來回國服務時之借鏡,即所謂‘他山之石,足以攻玉’。我所學習的雖是駕駛,但是對於輪機和製造也稍有涉獵。學習始終是勤奮而緊張的。”

學成歸來,海軍作風言傳身教

1800年4月薩鎮冰與第一批出洋學習製造和駕駛的學生,學習三年期滿回國。薩鎮冰回國後,適逢福建船政局廠造成“澄慶”號兵艦急需上艦帶兵的軍官,薩鎮冰被任為“澄慶”艦大副,歷時半年。

1882年,薩鎮冰應嚴復之邀往就天津水師學堂管輪學堂正教習達四年餘,任普通課程的教學。時常在課外教學生用鏟在操場上挖築炮臺。那時管輪學堂在南邊,駕駛學堂在北邊,中間隔著操場。薩鎮冰在管輪學堂的居室裡,用的是一張特製的窄小木床,與艦上的床鋪相似。他常告誡學生們說:“軍人是不能貪圖安逸的,在岸上也應當和在海上一樣。”薩鎮冰這種勤勞簡樸、言傳身教的思想作風對學堂師生,後來對軍中將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他還經常勸誡學生不要“學作八股式的無靈性的文章”。除大力培育海軍人才外,配備軍艦特別是鐵甲艦和巡洋艦(新式快船),也是興辦海軍的當務之急。根據當時中國的工業生產力和造船技術水平,僅有的福建船政局廠和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不可能造出鐵甲艦和巡洋艦的,若要儘快改善海軍的裝備質量,至少初期是必須向外國購買的。李鴻章用了幾年的時間,經歷了混亂和挫折,才逐漸從舉棋不定和篤信洋人的羈絆中解脫出來,決定不經過洋人之手由中國官員直接購買鐵甲艦和巡洋艦。

全心保家衛國,無人可依的孤獨

然而國內局勢的動盪不安,1884年在福州馬尾爆發的中法馬江戰役,因法國海軍的突襲,清政府的坐以待斃,福建水師的孤立無援,全軍覆沒在馬江上。這個事件讓薩鎮冰十分觸動。薩鎮冰要求上前線,甲午海戰奉命保衛渤海灣口的日島。當值半年之久的甲午海戰快要結束時,日島炮臺上仍傳來最後的隆隆炮聲。薩鎮冰和康濟艦30名水兵用盡最後的力氣,面對日軍輪番進攻,並且日軍從已經佔領的威海衛炮臺對日島輪番轟炸,死守炮臺11天!當時正是嚴冬,大雪紛飛。薩鎮冰臨危不亂指揮克虜伯大炮始終發炮回擊,直到大炮打不出炮彈。接到丁汝昌答應投降命令後撤回劉公島,後隨殘軍遣返回鄉。同伴的戰死,上司的自盡,給三十六歲的薩鎮冰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無人可知。

隨後的十年,是薩鎮冰浮沉的十年。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薩鎮冰站在清政府一邊,率艦炮轟起義軍。11月初,全國反清運動風起雲湧,逐漸波及到清軍,薩鎮冰既不敢參加反清革命,亦不敢在清軍中繼續呆下去,遂化裝成商人,逃回福州。1913年8月14日,袁世凱任命薩鎮冰為內閣海軍大臣,薩鎮冰未就職。1914年5月9日,薩鎮冰任黎元洪內閣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辦事員。

這大概是薩鎮冰人生中最不光彩的經歷,經受了這麼多戰亂、生離死別、祖國大好河山破碎的薩鎮冰,還是堅持不下去,不願意再鋒芒畢露了。一代海軍將領成為了辦事員。

英勇不再,傳奇黯然

1917年6月,張勳的傀儡李經羲內閣任命薩鎮冰為海軍總長,7月張勳復辟,溥儀登位,授薩鎮冰為海軍部尚書。前海軍總長程壁光在上海發表討逆聲明。復辟失敗後,馮國璋代理總統,任命劉冠雄為海軍總長,薩鎮冰擔任海疆巡閱使。薩鎮冰在當時還是保皇派的想法,反對國民黨。

7月中旬,得知駐滬海軍將在程壁光的率領下南下追隨孫中山,北洋政府急令薩鎮冰前往阻止。在上海召開的海軍將領會上,薩鎮冰聲稱:“海軍不應干涉內政,要服從中央命令,更不宜鬧分裂,以致受人利用。”程壁光對此極為反感,會議不歡而散。7月22日,程壁光收到孫中山電報後,與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率艦南行,並發表了著名的《海軍護法宣言》,表示“我海軍將士,既以鐵血構造共和,即以鐵血擁護之”。

薩鎮冰全力聽命於北洋政府,阻撓海軍分裂,原因有二:1、程壁光與孫中山有共同的理想:反對專制政權復活。而薩鎮冰的立場是:滿清才是正統,北洋政府是滿清的延續,海軍不能受反叛分子孫中山所控制。2、張勳復辟時,程壁光以海軍總長名義在上海發表討逆聲明,明顯不承認薩鎮冰這個海軍尚書,薩鎮冰也有產生心結。從這些行為可看出薩鎮冰的一個思想始終慣穿其後半生:反對國民黨。

因為國民革命終結了滿清王朝,也終結了他個人在滿清時期的地位、利益以及政治前途,使他失去了奮鬥目標。

為公為民,有功有過

1920年10月,薩出任北洋政府福建省省長,在任職期間博濟施仁,無私奉公,自奉清簡,而對孤苦老幼卻始終縈懷,盡力甚至於福均每月匯來的一百大洋津貼,他都如數轉交族長薩懷卿,請他代為施予族中生活困苦者。凡有客來訪不論貴賤,薩鎮冰必立即延見。

1923年,福建省已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場所。福建省的局勢紛擾混亂,1925年的“福州慘案”經查明有關學生有傷無死,但薩鎮冰作為福建省省長仍然應該擔起責任,這是他一生中的一次嚴重過失。

1926年12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入閩,薩鎮冰不敢對抗,亦不敢棄暗投明,再次棄職逃跑。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薩鎮冰眼見北洋政府大勢所去,方才受聘為國民政府海軍部高級顧問。1933年11月,蔡廷鍇等人發動“福建事變”,薩鎮冰全力參與,並出任“中華共和國”福建省政府主席,進行了一生中反國民革命的最後一搏。事變失敗後,徹底退出軍政界,蟄居福州,開始把餘生精力轉向慈善事業。抗戰期間在大江南北及東南亞遊歷。1949年薩鎮冰拒絕蔣介石的邀請留在了大陸,並與劉通等發表文告擁護中國共產黨。1950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1952年4月10日在福州病逝,享年94歲。

碌碌無為,孤獨鰥夫

自1911年起,薩鎮冰的下半生可以用一詞來形容——碌碌無為。1911年薩鎮冰52歲,正是政治、軍事上的黃金年齡,加上前清海軍總司令的身份,此時他在軍中的地位,僅僅稍遜於同樣52歲的袁世凱,其它如吳佩孚、段祺瑞、張作霖、曹錕等人在當時都屬後生小輩。但在民國的紛爭中薩鎮冰卻無所作為,人氣江河日下,被這些後生小輩一個個反超。雖然海軍地位不如陸軍是因素之一,但正所謂性格決定人生,薩鎮冰的一生正是敗給他自已。薩鎮冰生性怯懦守舊、跟不上形勢,強烈地懷念滿清時代,又缺少一種剛烈的軍人氣質,缺乏一種把握全局的能力,他只適合和平時期論資排輩按部就班的升遷,而不適合應對亂世時期錯綜複雜的形勢。這使得薩鎮冰無法在民國時期混出名堂,成為一個有影響力之人。

由於在國民革命時期的不光彩經歷,以及性格的懦弱,能力上的欠缺,使得蔣介石一直對薩鎮冰持有鄙視心理。1935年起,蔣介石開始對資深軍人綬銜,綬銜標準更側重於各人能力、才幹、以及曾經擁有過的實力,而並不考慮是否曾經反國民革命或反蔣,諸如吳佩孚、曹錕、劉湘等早期軍閥,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閻錫山、韓復渠等實力軍閥,紛紛都被追綬或綬予一級上將或二級上將,而資歷最深的薩鎮冰卻遲至1946年才僅被綬予上將軍銜,且已是87歲高齡,這足以說明在蔣介石及國民政府眼中,薩鎮冰是一個窩囊無用之人。

苦盡甘來,世事滄桑

可他是幸運的,華夏近代百年浮沉,浪花淘盡英雄,很少有人像他一樣,見證了祖國從沉淪到後來艱難的一步一步地站起來,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後輩們正在努力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他知道,新中國人正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想起福州船政學堂的同學——甲午海戰中高喊”撞沉吉野“的鄧世昌,不禁老淚縱橫。

1951年,甲午戰爭中鎮守威海衛炮臺,親眼目睹北洋水師覆亡的薩鎮冰聞聽中國軍隊在第三次戰役中攻克漢城,聯合國軍敗退的消息,撫今追昔,特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嚴復的同學、甲午海戰的艦長薩鎮冰,看到了日本海軍興起和滅亡,看到了清軍丟漢城和志願軍佔領漢城。

臨終前不久,薩鎮冰寫道:“國疆昔小而今大,民治雖分終必聯,人類求安原有道,俗情狃舊尚無邊,忘懷富貴心常樂,從事勤勞志益堅,所望群公齊努力,相扶世運順乎天。”1952年4月10日,薩鎮冰在福建省立醫院逝世。葬禮上,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發來唁電,福州百姓一路的哭聲不斷,唯獨缺失了最親近的人的眼淚,他的愛國精神,令人可欽可仰,他的一生,是傳奇也是平凡的一生。

城事|這個福建省長,曾是冰心的愛豆,從民國活到了解放

▲ 圖為福州朱紫坊薩家大院(圖源百度圖片,如侵刪)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結日陰謀違夙約,援朝義舉治群情。

中蘇兩國臨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風雲變幻,世事無常。

先烈們多年的奮鬥終於改變了國運。

今日互動:

“你還知道哪些福州家族的故事呢?”

(下方留言區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