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理論講習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三講(1—3節)

「金山理论讲习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1—3节)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二、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

三、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嶄新內涵。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在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有國有史一直傳承到今天。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福全世界。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中國人的發明佔175項。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彰顯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象和中國社會治理的博大智慧。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樑、奮起抗爭,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臺,力圖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還是義和團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革命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政黨政治在中國興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很快就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銷聲匿跡了。它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沒有先進的階級作基礎,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所以,它們的失敗就成了歷史必然。

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道路艱難曲折。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億萬人魂牽夢縈,幾代人上下求索,奮勇不屈的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艱難前行。

二、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

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也昭示歷史擔當者的風采。誰能夠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誰就能贏得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成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在近代以後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鬥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我們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從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出發,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續寫新的輝煌,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近70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在短短40年裡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

撫今追昔,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尋夢追夢的波瀾壯闊、滄桑鉅變的歷史圖景,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句詩,深刻勾畫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命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三、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視野寬廣、內涵豐富、意蘊深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

為什麼要用中國夢來概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個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述。”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正因為如此,中國夢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成為迴盪在13億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

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而民安,民富而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民族、個人在實現中國夢中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家國天下”情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才能幸福。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過程,為每個人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空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素來有著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偉大的夢想精神,即使近代以來飽嘗屈辱和磨難,也絕不會自甘沉淪,而是始終懷揣民族復興的夢想,追求光明美好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體人民。所以說,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於人民,根本歸宿也在於人民,只有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