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珠海创业,创办“绿手指”年销售额超百万

北大毕业生不远千里来到珠海创业,钻进远离市区的三灶镇榄坑村种地,什么样的年轻人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北大毕业生珠海创业,创办“绿手指”年销售额超百万

北大学生邹子龙创办了“绿手指份额农园”,他说,“绿手指”是“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城市居民按需落订,然后预付全部费用,农园聘请当地农民按订单种地。每周按固定时间上门给客户配送当季蔬菜。农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保证市民吃上健康食物,也保护土地不受污染。

想法很好,但是现实很残酷。邹子龙说,由于农业项目效益不稳定,很难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2013年,“绿手指”遭遇资金周转困难,最终靠认同“绿手指”理念的核心会员注资30万元,才渡过难关。认证也不容易。有机食品认证一般采取“一品一季一认证”的模式,但农园生产的当季蔬菜多达数十种,每种规模并不大,“一品一季一认证”很难实现。

北大毕业生珠海创业,创办“绿手指”年销售额超百万

然而,“绿手指”正悄然激活一个被隐藏的消费市场。往年,不少城市居民为了吃到满意的蔬菜,喜欢在农村偷偷“承包”一片又一片的田地,请农民种菜和养鸡,每月再定时从市区的家里前往收货。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没有保障,沟通成本也很高。“绿手指”的模式恰好契合并壮大了这个市场需求。从2013至今,“绿手指”走过最初的困境,耕种面积已有80亩,有200户家庭预付份额费用成为订户。

现在,绿手指一共接纳了12名大学毕业生。湖北人刘宇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毕业,毕业那年夏天,他独自一人去新西兰打工旅游,农场、葡萄园、芦笋园都留有他的足迹。他原本打算回国自己开一个农场,后来遇到了绿手指,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单纯地因为“向往这种生活”,来自甘肃岷县的代飞大胆地抛弃台山核电站优厚的工作,也加入了“绿手指”。

度过那次生存危机后,“绿手指”得到了政府的扶持。12月,“绿手指”在南夏商业街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店铺一侧摆着新鲜蔬菜,另一侧放着农副产品。在这家直营店,只能买到应季蔬菜。不过销售情况还算理想。刚开业时,每天营业额能有两三千元。不过,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农场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终于小有盈余了。

北大毕业生珠海创业,创办“绿手指”年销售额超百万

在珠海之外,曾经加入“绿手指”的志愿者以及不少在此参加过实习计划的年轻人,则把从“绿手指”学习到的CSA模式带回自己家乡,开办了自己的有机农场。截至目前,“绿手指”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已在湛江、广州、深圳甚至湖南、广西等地开办了十多家CSA模式有机农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