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成爲雲計算領域卓越表現者 這匹黑馬黑在哪兒?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市場正進入決定勝負時刻。

這一點,從日前Forrester發佈的《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廠商評測》研究報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領導者象限,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無一不是背景深厚的大玩家,有人是出場就是滿級,有人是開掛玩家,也有人是人民幣玩家,總之沒一個好惹的。

不過,在該報告的“卓越表現者”象限,這幾個玩家所組成的梯隊也頗為有趣。京東雲、百度雲和金山雲無疑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新興的雲計算企業中,只有一個青雲躋身這一象限。由此可見,雲計算領域越來越成為巨頭們的遊樂場。

儘管如此,京東雲以黑馬的姿態出現多少還是顯得有些意外,要知道,與百度雲和金山雲早早就佈局雲計算市場不同,京東雲多少有些後知後覺,可即便如此,京東雲還是在短短18個月的時間內就迅速躋身“卓越表現者”,這樣的速度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

18個月成為雲計算領域卓越表現者 這匹黑馬黑在哪兒?

外因+內因

三大因素成就京東雲黑馬特質


時勢造就英雄 英雄亦造就時事。在雲計算領域亦是如此。從大型機時代到PC時代,科技領域的發展經歷了從集中到分散的轉換;隨著PC時代的深入發展,資源的分散致使數據的流轉效率持續下降、數據鴻溝也不斷擴大,以雲計算的方式對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等進行集中式處理逐漸成為大勢所趨。

正是在這一大勢下,雲計算領域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造就了一大批新興的雲計算企業,這些企業也接替眾多傳統科技巨頭,成為這個新時代的寵兒;同時,這些雲計算企業又在通過不斷的創新,推動著雲計算的發展和進步。京東雲無疑也是這個大時代下的弄潮兒。

18個月成為雲計算領域卓越表現者 這匹黑馬黑在哪兒?

京東雲事業部總裁申元慶

因此,在筆者看來,2016年京東雲還只是被看作是雲計算市場的“挑戰者”,能夠在18個月內成長為“卓越表現者”,主要得益於以下三大因素:

首先,京東雲的發展趕上了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展最為迅猛的兩年,在過去18個月裡,在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礎上,雲計算開始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企業已經不再將雲計算看作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其次,京東雲與京東集團近兩年的持續高強度投入密不可分。要知道,早在2017年初,劉強東就強調京東未來12年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京東雲作為京東集團的技術輸出窗口無疑是核心所在;

第三,京東雲自身在戰略佈局上目標清晰,且行動迅速。不管是產品技術的迭代升級,還是應用生態和服務體系的打造,抑或是未來戰略的制訂和規劃佈局,京東雲的佈局都顯現出“卓越表現者”的氣質。

京東雲事業部總裁申元慶則認為,京東雲作為一個後發者,主要有三點優勢:1、十年前,大家對雲計算不瞭解,但經過十年來的充分宣貫,現在大家對於雲計算已經有了充分的瞭解;2、京東雲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參照那些領先的雲計算廠商,在對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佳路徑,避開了很多的坑;3、早期,很多雲計算廠商所提供的雲服務良莠不齊,用戶和合作夥伴都很忐忑,而京東雲給了用戶和合作夥伴更好的選擇。

產品技術持續迭代

每一次升級都竭盡全力


在雲計算這樣一個智力密集型領域,儘管各大雲計算廠商都在比增長率、甚至比營收,但事實上,最終決定雲計算廠商成就的依然是底層的產品技術創新。或者說,只有那些專注於產品技術創新的雲計算廠商,才能在未來走得更遠,笑到最後。

就如同業內一直高山仰止的亞馬遜AWS一般,它之所以能夠在雲計算領域“封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AWS一直是雲計算市場技術的引領者,其他雲計算廠商在進行未來佈局時多少都會參照一下領頭羊在做什麼。

出身微軟的申元慶作為京東雲的掌門人,顯然深知產品和技術才是雲計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他2017年09月就任京東雲事業部總裁以來,京東雲的技術團隊就不斷壯大,每一次的迭代升級更是火力全開、全力以赴。正因為如此,京東雲才能夠以火箭速度在雲計算領域快速崛起。

據瞭解,從2016年商用至今,京東雲在產品及服務方面投入巨大,目前已經先後完成了4次大規模技術版本迭代升級,這4個技術版本的相繼完成,保障產品線日臻完備,接近並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以剛剛升級完備的京東雲V4.0版本為例,這一版本在以下幾個層面都有了新的內涵:

首先是計算及存儲的穩定可靠。雲計算作為一種資源高度集中部署的新方式,對可靠性、可用性等要求極高;因此,京東雲對於如何打造業界領先的可用組、可用區、可用域三層高可用服務極為重視。目前,京東雲除了滿足用戶對雲主機與數據庫等核心服務的高可用的需求,同時可以利用主機鏡像跨區複製、數據庫跨地域備份同步服務、雲存儲跨地域同步服務、雲硬盤跨區複製功能幫助用戶低成本地搭建異地災備服務。

其次是企業級服務功能的加強。雲計算的應用對象大多是企業用戶,對於不同的企業而言,他們對雲計算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此,京東雲在新版本里通過上線主子賬號、資源標籤來滿足企業不同部門對雲端資源管理的需求,MFA(多因子認證)提供敏感操作的安全性,資源按秒計費有效減少企業支出,專有云接入功能讓用戶可以方便地搭建混合雲服務、提供Open API及各語言SDK,便於企業進行定製化開發。

除此之外,京東雲在新版本中也進一步增強了產品的豐富度,比如上線了彈性伸縮、雲硬盤支持系統、雲數據庫TiDB、雲數據庫 Percona、GPU 主機、二代雲主機、主機新規格分組、彈性網卡、自建BGP等功能與產品。同時,還進行了企業雲服務安全加固,上線了IP高防、態勢感知、WAF、雲監控等雲安全產品。在新技術的服務上,從容器到微服務,從人工智能到區塊鏈,京東雲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申元慶透露,截至6月30日,京東雲已經上線了108項服務,未來這一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接下來的每個月將平均有10項服務推出。

打造應用新生態

目標瞄準全行業+全區域


對於雲計算企業而言,技術、產品和服務是企業賴以對外進行能力輸出的基礎;可一旦進入到落地應用階段,雲計算所考驗的就不只是企業的基礎能力,而是交付能力。

目前,雲計算企業面臨的一個很大難題就是,不同行業的企業對於雲計算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對此,許多雲計算企業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幫助企業進行個性化的定製和開發。這樣一來,雲計算自身的強複製性、廣泛的覆蓋性等優勢將蕩然無存。

如何才能既滿足各行各業對雲計算的個性化應用,又能夠降低雲計算企業的成本呢?打造基礎的技術平臺,為不同行業輸出基礎的技術平臺和能力,而落地的部分交給不同行業內的核心合作伙伴去完成,這樣的產業鏈分工無疑是當下雲計算行業發展的主流。

京東雲同樣也採取了這樣的方式,不同的是,京東雲在電商、物流、金融等領域本身就有著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京東集團在電商、物流、金融等領域的佈局。不過,京東雲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實現全行業與全區域的覆蓋才是成為一家雲服務提供商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過去18個月,京東雲不僅已經吸納了超過33萬註冊用戶,客戶更是涵蓋製造、能源、電商、物流、金融、互聯網、醫療、教育、傳媒等全行業;同時,京東雲也已經積累了2500多家企業級合作伙伴,併為中海油、SOHO中國等典型企業提供了雲計算服務。

據申元慶透露,未來的幾個月中,京東雲將通過自有發展、與行業合作伙伴協同等方式,加速在教育、醫療、製造等領域的佈局。除此之外,京東雲還將把政務雲作為公司重點佈局的領域之一。

眾所周知,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下,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電子政務的發展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各地都在緊羅密佈地推動政務雲的建設。為此,圍繞“善政、興業、惠民”的公務用戶服務理念,京東雲已經與西安、宿遷、濱州、湘潭、肇慶等10多個城市、縣域建立了緊密的公共事務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基地。

申元慶表示,京東集團在全國範圍內擁有數百個大型倉,並已經做到了在全國三線以下城市的廣泛覆蓋,每個倉不僅是一個物流的集散中心,更是京東雲推進各地政務雲、智能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依託。接下來,京東雲也將在已有的合作基礎上,探討與更多城市的合作,為各地的政務雲建設提供助力,進而促進他們的公務服務轉型和智能城市建設。

用戶需求一網打盡

京東雲打造“三全服務”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的今天,用戶對於雲計算廠商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某一項服務,比如SDN、容器、雲存儲等,而是希望能夠構建一個全方位的雲計算平臺,讓企業的業務在這一平臺上順暢運轉。

京東雲顯然意識到了這一趨勢,在依託京東集團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多方面的長期業務實踐和技術沉澱的基礎上,京東雲正在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全棧式(Full Stack),全頻段(Full Spectrum),全場景(Full Service)的全方位雲計算服務。

所謂全棧式,就是要囊括IaaS、PaaS、SaaS等諸多層面的服務,而不是隻提供其中一部分的服務;所謂全頻段,則是包括IDC業務、雲計算業務,再到綜合業務;所謂全場景服務,就是不止要為客戶提供公有云服務,還要有私有云、專有云、混合雲等。

如此全方位的服務,無疑將會給京東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對此,申元慶表示,京東雲將在以下六個層面持續發力:1、不斷提升平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穩定和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2、在不妨礙高可用、高可靠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產品的豐富度,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服務;3、京東雲在通過自研團隊打造豐富服務的同時,也將持續進行生態系統的建設,並引入更多的生態合作伙伴;4、持續提升客戶數、客戶類別和客戶滿意度,打造精準、完善的金牌服務;5、積極參與更多第三方測評,利用第三方專業技術團隊檢驗京東雲的成果;6、持續進行人才隊伍建設,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也是京東雲不惜一切要做到的事情。

如果說2018年京東雲的目標是持續完善產品、技術和服務,那麼2019年則被申元慶定為是邁向國際化的一年,2020年,京東雲的目標則是真正進入雲計算市場的第一梯隊。據瞭解,京東雲的收入在2017年已經實現了8倍增長,2018年的目標則是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增長8倍,這恐怕也是京東雲在2020年進入行業第一梯隊的信心所在。

結束語:應該說,京東雲作為中國雲計算行業的新銳,能夠獲評“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廠商卓越表現者”,已經算得上是完成了一個“小目標”。站在一個新起點上的京東雲,若想真正成為中國雲計算行業的領導者,依然要發力更多新技術領域,並覆蓋更多行業,為中國雲計算用戶帶來可託付的一流雲計算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