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鵬帶女兒體驗大自然:這才是孩子暑假正確的打開方式

來源:青欖家長地帶(ID: educool)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是小樹,美好的自然是沃土。

01

前兩天,一向低調的“好爸爸”李亞鵬,發出一則帶孩子回鄉下小住的多圖微博,一下就被頂上了熱搜。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他寫道:暑假來臨,一路高鐵回鄉下祖宅小住幾日。一個小院,一井清泉,一枕涼蓆,一頓餃子,一鍋燴菜,田間轉轉,鎮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日月同輝,天地共存。

農家小院裡的取水器和頗有年代感的搪瓷臉盆,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滿滿的回憶。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帶著女兒在鄉間小道上騎自行車,好不自在愜意!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李家兩姐妹的穿著也十分接地氣,全然沒有城市孩子的時髦花哨,卻也透著一股自然清新。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鄉下蟬鳴鳥叫、魚兒戲水的夏天,在我們的兒時記憶裡並不鮮見。

可如今,生活在都市裡的孩子,手機、電腦、電視、IPAD不離視線,週末或是假期,孩子都被關在“籠子”裡做作業或參加各種補習班,對於大自然不光是沒有接觸的機會,更是“無感”的狀態。

三毛的《塑料兒童》一文中,提到她曾在臺灣邀幾個孩子去看海,以使他們領略自然之美。孰料他們一路專注於手中的遊戲機,到了海邊仍不為所動,說這就是海啊,我們回去吧,六點半動畫片要開始了。

短短二三十年過去,童年已經有如此差距,難以想象未來的孩子,又將度過怎樣的夏天?

02

今日的城市孩子,正在成為遠離大自然的“全自動化兒童”。他們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了與自然的連接。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申甲是一名8歲的女孩, 父親是一名會計師, 一年前, 申甲被父親從邵陽農村的老家接到了長沙。為讓女兒習慣城市生活, 父親給申甲報了培訓班, 其餘時間就是在家看電視。

慢慢地, 女兒的變化讓父親申先生不知所措, “到了城裡後, 女兒慢慢地沒以前聽話了, 她看電視的時候,我跟她說話, 得說兩遍她才會給出反應, 甚至還不耐煩地衝我發脾氣。”

在瞭解到“大自然缺失症”之後,父親開始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

“大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人理查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裡提出。它不是一種醫學診斷,而是對於人們因為疏離大自然後出現的一系列病態行為的描述。

“大自然缺失症”的危害,遠遠不止是肥胖、身體素質差這麼簡單。

首先是導致感官遲鈍。美國摩爾教授指出,“多媒體給人的體驗是間接的、替代的、失真的,而且是形式單一的”,這會極大限制孩子的多感官發展。感官失調和遲鈍會出現很多連鎖反應,包括注意力下降,容易出現“暴力”行為等。

其次是阻礙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孩子最初的自信來源就是對於自己身體的掌控,我可以跳多遠、爬多高?都影響著孩子對自己能力的判斷。但現在的孩子參與的大都是“被規劃好的活動”(structured play),玩積木或者玩跳棋,上美術課或者上游泳課,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自己需要被幫助的思維模式,阻礙自尊自信的發展。

03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要給孩子放暑假,而成年人沒有?

提到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會一時懵圈。

十九世紀中葉,在教育家Horace Mann等的推動下,美國進行教育改革,學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項,得到了醫學界及心理學界的支持,他們認為學生長期“受壓”,不利於成長。夏令營應運而生,而最早的夏令營只有一個主題——親近自然。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當我們把孩子塞給學校、塞給輔導班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究竟把孩子交給誰,才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更讓人放心的?

答案依然是,大自然。

首先,大自然豐富了孩子的感受力。

關心教育的人都知道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那是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1983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有7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省智能。後來他提出了人類還具有第八種智能——自然智能。

大自然真實、複雜而多樣,是人類任何文化無法模擬的。具有自然智能的孩子擁有敏銳的感受能力,五官更發達,隨時可以發現並區分自然界中的事物。

英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給一個10個月大的男孩玩一張黃色卡片,然後用計算機模擬和這個黃色卡片相近顏色的卡片,成人的肉眼根本辨別不出來,但是這個孩子會非常輕鬆的把他經常玩的卡片拿出來。長期這樣被刺激,這個孩子對色彩的敏銳度就會高過普通的孩子。

其次,大自然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力。

偉大的教育家盧梭在他的名著《愛彌兒》裡,開宗明義寫道:“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大自然把漫長的歷史進化成果壓縮成遺傳密碼,“刻錄”於人的大腦內部,教導人類進行自發而有效的學習。

達爾文曾提出過一個假說:同樣的動物,野生的比家養的要聰明。因為野生環境太複雜,不停地刺激動物作出應對,使之更有主動性。20世紀的腦神經學家證實,實驗室裡的小鼠,即使在強化刺激的環境中生活,籠子裡充滿了各種智能玩具,但還是不如野鼠聰明。

大自然也是孩子獲取科學經驗的最佳捷徑。科學知識、科學道理的真正源泉不在書本,而在於大自然,在河流、草地、山嶺、樹林之中。

所以,大自然就像一個全能的教育家,它時時都在幫助孩子們成長,使孩子們無一例外, 都能夠成為無師自通的學習天才。

科學家發現,自然的綠色還能提升專注力。

密歇根大學實驗室曾做過一項關於專注力的研究,要求兩組受試者每天在安娜堡市的商業中心,或在密歇根大學植物園散步50分鐘。一週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專注能力進行再次評估,發現在植物園散步的參與者,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了20%;而在商業中心散步的參與者則毫無提高。

一個人的專注力提升20%是非同小可的,它相當於臨床上使用一劑治療注意力障礙藥物的功效,如利他林、安非他命或右旋苯異丙胺。也就是說,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20%,將對個體的機能表現產生顯著影響。

最後,大自然滋養著孩子的心靈。

紐約州立大學醫學教授南希發現:生活在自然景觀豐富地方的兒童,比起居住在自然景觀稀少地方的兒童,患上精神類疾病的人數要少。

自然滋養著生命,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治癒能量。接觸廣袤的大自然,是陶冶情操,成就健康心理品質的最好途徑。

04

很多家長會說,並不是不想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而是沒時間!

你想想,報了暑期班,還有夏令營,成績稍差的孩子,還報了補習班,加上學校的暑假作業,“眼前的苟且”已經應接不暇,哪有時間去“詩和遠方”?

李亚鹏带女儿体验大自然:这才是孩子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

其實,和自然的親密接觸,也有一些小技巧值得pick。

  • 1. 家長要消除自身與自然的隔閡

有的家長本身就不熱愛自然,就很功利地把“與自然接觸”當成任務,結果抱著手機出去走一圈敷衍了事,真的就是大人和孩子都很無聊。

別做塑料家長,別當沙發土豆。當家長是個熱愛自然的人,家中少不了花花草草,可能還有魚缸,飼養小寵物。這樣的環境裡,孩子也會對動植物產生親近,走進自然,才會是有趣和有意義的。

  • 2. 來一場“小而美”的自然之旅

不一定非得騰出十幾天的時間,像李亞鵬這樣,兩三天的鄉下游就很不錯。或者飯後的一次公園散步、帶孩子去果園採摘。

時間長短不是問題,關鍵還在於“用心”。

  • 3. 別忽視了身邊的大自然

生活在城市裡的我們,仍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天空,就是最遠又無處不在的自然景觀。

我們都知道數學家阿基米德,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親是位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就跟著父親觀察天文天象,在父親的影響下,養成了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的習慣,這為他日後在哲學、數學、物理等方面的造詣打下了堅實基礎。

千萬不要忽視了頭頂的大自然。平日裡,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天空的多變景象,雲捲雲舒,陰晴雨雪,日月星辰等等,都是豐富的自然景觀,蘊藏著人類探索不盡的自然奧秘。

愛默生說:“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孩子是小樹,美好的自然是沃土,在沃土中生長的小樹才有機會長成為參天大樹!

公眾號簡介: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生活中的數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講一個生活現象和背後的數學思維,讓孩子驚歎:數學真好玩!

- END -

文章|名校君整理

名校君(Wechat ID: mingxiaojun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