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文繡與溥儀離婚後,溥儀爲了挽回體面在報上刊登「上諭」

1931年,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樁幾千年難遇的稀罕事:皇帝的妃子和皇帝鬧離婚!

這場離婚事件的轟動效果,比之今天的馬蓉、王寶強出軌風波,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時間,“文繡”這兩字也成為了當時熱議度最高的名詞。

文繡,原名額爾德特·文繡,生於1909年,是末代皇帝溥儀的淑妃。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共娶了五個妻子,分別是婉容、文繡、譚玉齡、李玉琴和李淑賢。在這五位妻子中,文繡的顏值並不算高,但她無疑是最終對溥儀影響最大的一個。

末代皇妃文繡與溥儀離婚後,溥儀為了挽回體面在報上刊登“上諭”

文繡照片

溥儀在談到自己的一生時曾說過:我這個末代皇帝,幹過兩件轟動的大事。一是給日本人當傀儡,二是答應文繡的離婚要求。


文繡和溥儀的最初結合,和其最終結局一樣,充滿了戲劇性。

1922年,文繡五叔華堪一心想振興家族,自作主張,把文繡照片同縱多待選皇妃的姑娘照片,一起送到內務府。3月10日,溥儀御筆圈定,冊封婉容為皇后,文繡為淑妃。原被溥儀選為皇后,由於端康太妃(即光緒帝寵妃珍妃的姐姐瑾妃)不滿意,文繡才降為妃子,被封為“淑妃”。

此時的婉容,不過17歲,文繡不過14歲。說來,文繡的這一命運,多少有點被五叔操縱的感覺。

而關於溥儀選中文繡的原因,溥儀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有過詳細的描述:

“照片送到了養心殿,一共四張。在我看來,四個人都是一個模樣……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張似乎順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鉛筆畫了一個圈。這是滿洲額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名叫文繡……

就這一筆,文繡的命運就此被徹底改變。做淑妃的日子裡,文繡始終恪守本分與溥儀共同生活。至於這期間的具體,就不得而知了。但想來,深宮裡規矩繁多,加之後宮的勾心鬥角,被打入過冷宮的文繡,日子應該也不會好過。

末代皇妃文繡與溥儀離婚後,溥儀為了挽回體面在報上刊登“上諭”

文繡

做皇妃的第二年,即1924年,馮玉祥逼宮,被趕出宮的溥儀逐漸投靠日本人。從小喜歡讀書,識大義的文繡一改溫婉形象,處於民族道義的考慮,堅決反對溥儀與日本人合作。也是在這期間,兩人感情幾近破裂。

1925年3月5日,文繡隨溥儀到天津居住。在這期間,溥儀與日本政府來往密切,文繡對此非常不滿。1931年8月25日,文繡從天津住所靜園出走,住進賓館,通過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

溥儀不願鬧上法院,遂經雙方律師交涉“私了”,由溥儀付給文繡5.5萬元贍養費。雙方還約定:離婚後,文繡終身不得再嫁,雙方互不損害名譽。溥儀被迫答應離婚後,為挽回體面,還於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滬報紙上發佈廣告刊登“上諭”:

“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自此,轟轟烈烈的皇妃與皇帝離婚案(史稱刀妃革命

),才告一段落。

末代皇妃文繡與溥儀離婚後,溥儀為了挽回體面在報上刊登“上諭”

溥儀晚年


回到北平後,由於支付律師費及上下打點,文繡手中只剩下了2.6萬元。最初,這位末代皇妃離婚後,依舊試圖過以前的生活,她在德勝門內劉海衚衕買了一座9間房子的小院居住,還僱了4名傭人。

但很快坐吃山空的文繡就感覺生活有些力不從心,加上當時日軍輪番對文繡進行敲詐勒索,她不得不賣掉房子辭退傭人。

在這期間,為了謀生,她做過私立學校的教員,糊過紙盒,擺過煙攤,甚至還到工地當過擔泥運磚的小工。

最困難的時候,她甚至曾去窮親戚家借住,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最後,文繡終於找到了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在《華北日報》當過校對。在這裡,經人介紹,文繡與報社社長的表弟、時任北平行營長官李宗仁部下少校軍需官、40多歲尚未結婚的河南人劉振東結婚。

末代皇妃文繡與溥儀離婚後,溥儀為了挽回體面在報上刊登“上諭”

文繡與劉振東

文繡和劉振東結婚後的日子非常清貧,他們一直住在十平方米的小屋裡。平日裡,文繡自己打理家務,買菜燒飯。也許是做皇妃時養尊處優的緣故,進入尋常生活裡的文繡身體漸漸因為勞作虛弱。

1953年9月17日,文繡在家裡做事時,忽然倒地身亡。根據相關考證, 文繡很可能死於心肌梗塞,這一年,文繡年僅43歲。因為家境貧寒,文繡死後的葬禮也是相當寒磣:“文繡死後,僅用四塊木板打成一口棺材,連墓碑也沒立”。

好在文繡去世後,他的第二任丈夫劉振東在她死後一直未再娶,多年後,劉振東去世時嘴裡還一直嘟囔著:今生能和皇帝搶一回女人,算是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