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美方貿易戰,需「下游改革」「上游突破」

宏觀大勢

據新華社報道,在7月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威脅將對5000多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對於美方執意挑起貿易戰,中方“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立場非常堅定、明確。

對於如何解決中美經貿關係中的一系列問題,此前中方一直表現出極大的善意與誠意。除了去年上半年的百日計劃與下半年特朗普訪華時雙方達成的高達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今年三輪磋商後,中國還同意從美國大量進口農產品和能源,給美國帶來巨大商業機會。

三輪談判後,中美兩國就解決經貿爭端達成規範共識,但特朗普卻出爾反爾。在國際社會看來,這樣做過度消費了美國的國家公信力。一旦美國沒有了國家公信力,世界各國對於美元、美股、美債乃至美國的信任感就會打折扣。

特朗普做事情像是“餓虎撲食”,但美國經濟卻不總是給特朗普長臉。

首先,美國對華髮起貿易戰在很大程度上會傷及自身。事實上,由於232調查導致美國進口鋼材價格上升,美國汽車工業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不僅增加了下游消費者的成本,而且也會因此而損失大量就業機會。難怪美國剛剛開始對從中國進口價值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沒幾個時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宣佈,尋求為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豁免關稅的企業將有90天時間提交申請,一直到10月9日。看來,美方已經對制裁中國的“後坐力”有些不那麼自信了。

其次,面對著美國發起的加徵關稅清單,中國也在反制過程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出臺了包括農產品、水產品和汽車在內的對美產品加徵關稅清單。面對著來自中國的反制,美國接得住招嗎?眾所周知,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進口國。中國進口的大豆中有34%是從美國進口,而對華出口佔美國大豆出口的60%左右。顯然,中國對美國大豆的依存度小於美國大豆對中國市場的反依存度。中國的反制措施還沒有生效,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就已經當了一回“晴雨表”。在過去的2個月中,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約跌了18%,美國的農民因此受到巨大的損失。

再次,面對著中國為經濟全球化溢出的更多機會,美國的企業很可能幹瞪眼看著眼饞。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宣佈了四點重大開放舉措,特別強調了擴大市場準入和擴大進口的舉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向世界溢出更多的發展紅利,但這種紅利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有機會抓住的。

不難看出,面對著美方發起貿易戰的咄咄逼人攻勢,我們必須要兵來將擋。當下中國遇到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美方加徵關稅清單生效對我們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我們進行反制所要付出的成本。

相比美方發起貿易戰帶來的壓力與中方反制帶來的成本,要看到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共性,特別是都要在國內市場與其他國家市場上分散壓力,爭取東方不亮西方亮,同時也要看到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現階段,應對美方發起貿易戰所帶來的壓力需要在下游多做文章,特別是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轉變製造業以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效果。同時,中方也要在上游尋求突破口,化解好反制帶來的成本壓力,避免被國外“卡脖子”。

作為當今世界上的貿易大國,面對著美方發起的貿易戰,必須要有勇有謀。這也正是中國朝貿易強國目標邁進所需要做出的“規定動作”。

□白明(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应对美方贸易战,需“下游改革”“上游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