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中國地域廣闊,就一碗麵穿越大江南北都有說不盡的文化。今天小編不給你們講各地方的特色麵食,而是縱觀古今,說說麵食文化,看看古人與現代人吃麵有什麼不同。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首先在江浙一帶,古人講究吃“頭湯麵”,其實就是陽春麵。用大骨頭熬湯,加點青蒜,以蔬菜做底的清湯麵。現在人吃起來只注重效率,吃飽就行,老闆給啥樣就是啥樣,最多自己加點醋,辣椒,而在古代,這碗麵的說道就多了。有些人要求面感,有些人要求湯頭,甚至對 面裡的油量,蔬菜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古人吃麵更多的是吃個儀式感,哪怕時間再緊,也要吃碗可口的麵條。

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後來在陽春麵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澆頭”這讓麵條的種類更加多了起來,食客的搭配種類更多了。甚至因為勞動不同,對於“澆頭”的要求就更多了,“澆頭”說白了就是面上的湯滷,南方人湯滷稀,北方人湯滷稠。古代勞動者和富家夫人小姐對澆頭的要求都不一樣。勞動者需要高能量,所以在吃麵的時候會強調少滷多面,畢竟清寡的澆頭頂不下接下來的勞動。而夫人小姐則需要少面多滷,多青菜,她們更需要的是品嚐味道而不是果腹。

到了北方人的澆頭,其實就是以老京城的炸醬麵為代表了,別以為炸醬麵就一勺子肉醬搞定,那你太小京城CBD的人了。什麼葷滷,懶滷,扣面說道一套是一套。

點一碗麵的行話你知道多少?沒弄明白,只能吃一碗不太滿意的面

這澆頭放到巴蜀四川,就成了小面,擔擔麵,對於嗜辣承歡的巴蜀人,對於澆頭裡的辣感也有要求。他們對於面的軟硬稱之為“提黃”,所謂提黃指的是視覺感,小面中用的是鹼水面,這類面煮完會發黃。所以提黃特指喜歡吃硬麵的人,面色剛剛煮至發黃就撈出提起。

所以,中國的面文化自古以來就博大精深,古人對於吃麵的講究高於現代人太多倍,原因到底就在於,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並且外國美食也佔據現在餐桌一席之地,所以讓很多人忘卻了生活原本該有的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