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就喜歡你看不慣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春秋初期,公元前722年,鄭國發生了一件事:鄭莊公把親弟弟共叔段殺了。

史書《春秋左傳》將此事命名為“鄭伯克段於鄢”,字面意思是鄭莊公在鄢地攻克共叔段。好好的鄭莊公,史書為什麼稱他為鄭伯?這涉及到爵位問題,與今天的話題無頭,後面再來分析。

鄭莊公在鄢地攻克親弟弟共叔段,這種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很常見的,畢竟在政治鬥爭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殺是很常見的。可是鄭莊公在殺掉親弟弟之前,非要來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瞬間把自己定位在道德的高地,好像自己真的什麼都沒做,親弟弟共叔段就會自取滅亡似的。

共叔段做了哪些“不義”之事?

其一:封地“京邑”的城牆不合規。鄭國的法律規定:最大城邑的城牆,長度不能超過首都的三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是違法建築,應當拆除!

其二:把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陲城邑劃歸自己所有,見鄭莊公沒有制止,又把旁邊兩個小城劃歸自己的勢力範圍。就相當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把新奧爾良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劃歸自己所有,接著又把北卡羅來納州和密西西比州納入自己的版圖,完全不給川普面子嘛!

其三:修繕城牆,組建自己的軍隊,打造武器盔甲,偷襲謀反。這就相當於佛羅里達州的州長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上修建邊境牆,組建海陸空各支軍隊,從俄羅斯購買武器彈藥,然後揮師北上,直指白宮!

遇上這事,川普坐不住,鄭莊公也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鄭莊公派大將子封(公子呂)打著正義的旗號出戰,結果京邑的百姓背叛共叔段,共叔段的叛軍不攻自破,共叔段兵敗自殺。

所以,鄭莊公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把自己這場叛亂中解救出來,把共叔段之死,全都歸為報應。而這句經典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也由此成為很多人自我安慰的良藥。

出門旅遊被宰了,怎麼辦?多行不義必自斃,他一定會遭報應的。

做研究被導師潛規則了,怎麼辦?多行不義必自斃,他一定會遭報應的。

某寶上買到假貨,怎麼辦?多行不義必自斃,他一定會遭報應的。

看不慣卻幹不掉又如何?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瞬間就在道德上把對方擊倒,彷彿自己已經看到對方慘遭報應時的樣子,原本憋屈的內心,突然間就開朗了。

正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心態,不採取實際行動,所以做惡者一直逍遙法外,就算你在道德上把對方秒成渣渣,可現實卻是,他繼續坑你沒商量!

事實上,“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並不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說的。

當年鄭莊公說這句話,可是底氣十足:

1、我是名正言順的鄭國國君。

2、鄭國的軍政大權都在我手裡。

3、鄭國國力強大,各諸侯國都不敢跟我對著幹。

所以,這句話的前提條件是:我比你強太多,隨隨便便就可以把你KO掉。

所以,沒有強大的自身條件,“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就只是精神勝利法。

不論共叔段怎麼鬧,幹多少不義之事,他都只是鄭莊公眼前的一個渣渣而已。鄭莊公心情好,共叔段就可以繼續鬧; 鄭莊公不耐煩了,舉起正義大旗就是一記暴擊,“你以為我看不慣你又幹不掉你?Too young too naïve!多行不義必自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