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春秋初期,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一件事:郑庄公把亲弟弟共叔段杀了。

史书《春秋左传》将此事命名为“郑伯克段于鄢”,字面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攻克共叔段。好好的郑庄公,史书为什么称他为郑伯?这涉及到爵位问题,与今天的话题无头,后面再来分析。

郑庄公在鄢地攻克亲弟弟共叔段,这种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很常见的,毕竟在政治斗争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杀是很常见的。可是郑庄公在杀掉亲弟弟之前,非要来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瞬间把自己定位在道德的高地,好像自己真的什么都没做,亲弟弟共叔段就会自取灭亡似的。

共叔段做了哪些“不义”之事?

其一:封地“京邑”的城墙不合规。郑国的法律规定:最大城邑的城墙,长度不能超过首都的三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是违法建筑,应当拆除!

其二:把郑国西边和北边的边陲城邑划归自己所有,见郑庄公没有制止,又把旁边两个小城划归自己的势力范围。就相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把新奥尔良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划归自己所有,接着又把北卡罗来纳州和密西西比州纳入自己的版图,完全不给川普面子嘛!

其三:修缮城墙,组建自己的军队,打造武器盔甲,偷袭谋反。这就相当于佛罗里达州的州长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上修建边境墙,组建海陆空各支军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弹药,然后挥师北上,直指白宫!

遇上这事,川普坐不住,郑庄公也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郑庄公派大将子封(公子吕)打着正义的旗号出战,结果京邑的百姓背叛共叔段,共叔段的叛军不攻自破,共叔段兵败自杀。

所以,郑庄公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把自己这场叛乱中解救出来,把共叔段之死,全都归为报应。而这句经典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由此成为很多人自我安慰的良药。

出门旅游被宰了,怎么办?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一定会遭报应的。

做研究被导师潜规则了,怎么办?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一定会遭报应的。

某宝上买到假货,怎么办?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一定会遭报应的。

看不惯却干不掉又如何?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瞬间就在道德上把对方击倒,仿佛自己已经看到对方惨遭报应时的样子,原本憋屈的内心,突然间就开朗了。

正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心态,不采取实际行动,所以做恶者一直逍遥法外,就算你在道德上把对方秒成渣渣,可现实却是,他继续坑你没商量!

事实上,“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并不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说的。

当年郑庄公说这句话,可是底气十足:

1、我是名正言顺的郑国国君。

2、郑国的军政大权都在我手里。

3、郑国国力强大,各诸侯国都不敢跟我对着干。

所以,这句话的前提条件是:我比你强太多,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你KO掉。

所以,没有强大的自身条件,“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就只是精神胜利法。

不论共叔段怎么闹,干多少不义之事,他都只是郑庄公眼前的一个渣渣而已。郑庄公心情好,共叔段就可以继续闹; 郑庄公不耐烦了,举起正义大旗就是一记暴击,“你以为我看不惯你又干不掉你?Too young too naïve!多行不义必自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