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走不了500米,原來是腰椎管狹窄了!

走路走不遠,走走停停,甚至連500米都走不了,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這是怎麼回事呢?是腿出毛病了?還是其他地方出毛病了?

咸陽的吳阿姨,今年59歲,腿疼腿麻的毛病已經有幾年了,久站或走路距離過長後出現腿疼、腿麻症狀,坐下、蹲下或躺床上休息會兒,症狀可消除或緩解。吳阿姨一直覺得是自己腿有毛病,休息一下也能緩解,沒引起注意。但是近幾個月越發嚴重,甚至走不了500米就要停下來休息會。這才在子女的陪同下來到西安唐都醫院檢查,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療組組長李維新教授接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和影像學資料的顯示,吳阿姨其實是得了腰椎管狹窄,症狀和腿沒有關係。

走路走不了500米,原來是腰椎管狹窄了!

李維新教授解釋:腰椎椎管狹窄症是常見的脊柱退變性疾病,主要是由於椎管容積變小而引起的下肢酸脹麻木,長距離行走困難等症狀。

為什麼腰椎椎管狹窄會出現走不遠的情況?

椎管通俗來講就是脊椎中脊髓、神經走行的管道,是一個前後相對封閉的管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圍成椎管的結構不同程度的出現老化、增生甚至出現椎體滑脫、“錯位”,導致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當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影響椎管內的神經和血管併產生症狀。

腰椎椎管狹窄症最典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病人靜止休息時可能沒有什麼症狀或者會有腰部痠痛,腿上酸脹、“發涼”等感覺,當走路遠了會出現雙腿痠痛、“發沉”,邁不開步子,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會就會緩解,再次行走又會出現,如此反反覆覆。行走距離因狹窄程度而異,嚴重的患者行走幾十米即會誘發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走路走不了500米,原來是腰椎管狹窄了!

怎麼確定自己這些症狀就是腰椎椎管狹窄症?

當然,出現“間歇性跛行”後,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去正規醫院神經外科就醫。

腰椎椎管狹窄症有一個特點是“症狀重、查體輕”,很多患者描述的症狀比較嚴重,但體格檢查時能誘導出來的體徵比較少,但總的來講診斷方法比較成熟。結合病人症狀、體格檢查及CT、磁共振等影像學結果,一般可明確診斷腰椎椎管狹窄症。

這種病如何治?

由於疾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手術治療,但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保守治療。

腰椎椎管狹窄症是一個漸進性疾病,早期階段可以嘗試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一般有臥床休息、推拿理療、有氧運動等。

走路走不了500米,原來是腰椎管狹窄了!

但當病人出現症狀時再就醫,這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保守治療無法逆轉病程的進展,效果大多也並不滿意。當狹窄進展到一定程度,手術往往是唯一選項!比如:腰部及下肢症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病人無法忍受;出現神經損傷表現如下肢感覺運動異常、會陰部麻木、大小便障礙等。這些時候,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可能有些患者一聽要手術,就害怕了。其實隨著近幾年脊柱神經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治療也愈發成熟,愈發微創,愈發安全。大家不需要過於擔心,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