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这么忙,你的精力够用吗?

早在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就提到了剩余精力理论。即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个有限度可以用的「精力池」,每天生活大小事上的决定,都会耗用池子里面的能量。

年轻的时候,这个池子很大,并且恢复的速度也很快,因为身体机能都很健全。而当池内的能量耗用完毕时,我们依然强行做事时,我们就会开始「过度耗用」。每当我们过度耗用时,其实就是在「淤积泥沙」,也就是意味着减少我们未来能够使用的池子大小。当年岁渐长时,一旦过度耗用,这时,要从负能量重新长回来,所耗费的时间将会大幅度增加。

因此,一旦你不自知,就会逐渐陷入瞎忙的负向循环:每天分秒必争,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晚上总是熬夜加班,有时候甚至到十一二点才离开,就连周六、周日休息日时间,也总是主动来到公司加班或在家忙工作。但几年下来,依旧做不出业绩,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最终只能带着委屈和不满离开。其实每个公司都会存在这样一些“敬业”的员工,为什么他们那么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是因为能力不足吗?还是因为老板不识人才?

其实是瞎忙拖垮了自己,因为瞎忙的时间久了,「精力池」就会开始缩小,甚至小到所剩无几。而此时的你,会觉得每天都十分艰难,并且时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你对于任何事物的耐心会普遍性降低,你感觉自己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好像都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或是进展地十分吃力。


这就是「负向循环」,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跳出这个负向循环呢?要怎样做才能走出“瞎忙”的怪圈,让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呢?

01 弄清你是否真的在努力?

小米创始人雷布斯说:“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明明可以2个小时做完的工作,却要拖成6个小时;明明可以早十分钟检查资料,却非要等发现资料拿错再回去重找;明明有完善的企业资源,却不懂得学习利用。所有这些低效的瞎忙都会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而瞎忙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累成了事务的奴隶。

当你意识到自己有上述某种行径时,必须立即停止忙碌,改变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方式。例如“你每天早上到公司打开电脑前,先花5分钟记录自己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登录QQ、微信、微博后,减少自己看新闻和聊天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步调行事。在下班之前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02 清楚自己的优势

你知道海尔、华为、联想和阿里巴巴,就知道张瑞敏、任正非、柳传志、杨元庆、和马云,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团队的代表,他们所在的企业很成功,证明他们团队的力量不可估量。在这个团队制胜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而任何一个团队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劣势。

所以当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世界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每一个个体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正如梁山上不能只有宋江,《西游记》里不能只有孙悟空。那么我们要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呢?

首先,就是自我认知要清晰,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然后,发现了自己的优劣势后就要知道什么时候发展优势和发挥优势,即要及时抓住机遇和善于创造机遇,急于求成不但会错失良机,还会招来“不识时务”的头衔。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在目标清晰的状态下,精力池才能得到最大效果的利用。


每天这么忙,你的精力够用吗?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别急着像烟花一般一闪即逝。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初期可能看似笨拙,但是我们却有机会跑得更长、更远。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尽量将人生的单行道拉长一点,因为精彩的风景总是在最后面。

将你的「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上,也要将你的「精力」花在自我管理之上,那么你终将迎接属于你的正向人生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