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打柴的封疆大吏

夫人打柴的封疆大吏

“官六代”的家世

吳隱之(?—413年),字處默,祖籍濟陰郡甄城縣(今山東甄城縣)。其六世祖吳質才學通博,人情練達,輔助曹丕奪權。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口誦華美的辭章讚美曹操的功德,而曹丕是慢熱型,急就詩賦相形見絀,就緊張了。旁邊的吳質對曹丕悄悄地說:“你什麼都不要說,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聽了吳質的話,哭得非常傷心。曹操於是認為曹植華而不實,不如曹丕誠實孝順。曹丕在政治上撈了一桶大金。曹丕(魏文帝)登基後,沒有忘記吳質的功勞,他和兒子曹叡(魏明帝)均讓吳質做了侍中(副總理),爵封列侯。

此後,吳家逐漸衰落,到吳隱之的父親吳堅時,已沒有什麼“功名”了,吳家徹底淪落為士族寒門。吳家本來就窮,可是禍不單行,吳隱之10歲時,父親吳堅病逝了。從此,孤兒寡母,生活更加艱難,母親童氏靠紡紗織布,採集野菜來養活吳坦之、吳隱之兄弟。沒過幾年,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這對青年吳隱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貧困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並沒有使他屈服墮落。沒條件上學,請不起先生,便借書自學。由於他勤奮好學,博涉文史,20多歲的時候便獲得了“儒雅”的美名。

高官賞識提攜

吳隱之在為父親守孝期間,常哀傷哭泣,路人也被感動得流淚。後來母親童老夫人病逝,吳隱之、吳坦之兄弟兩人早晚祭祀。當他們想到母親的恩情和艱辛,當有賓客來弔喪時,他們兄弟兩人頓足大哭,悲痛欲絕,旁人亦為之落淚。有一次,吳隱之吃到味道鮮美的鹹酸菜,覺得母喪期間不能吃美食,便倒掉不吃。韓康伯時為丹陽郡太守(省長),其母殷氏賢明,每次聽到二吳的哭聲,便放下筷子不吃飯,被兩吳感動得淚流滿面。她對兒子韓康伯說:“你如果為朝廷挑選官員,就要重用這樣的孝子。”韓康伯也很賞識兩吳。韓後任吏部尚書,便推薦吳隱之擔任了輔國功曹(管國家組織人事的官員),不久升遷為徵虜軍事(國防部參謀)。

吳坦之是豫州刺史袁真功曹(管豫州郡組織人事的官員),袁真反對恆溫被殺,吳坦之也受牽連被捕將被處死。吳隱之為了挽救哥哥的生命,親自去拜見恆溫,請求讓自己替哥哥去死。恆溫很感動,認為吳隱之是難得的忠義之士,便釋放了吳坦之,並向皇帝上書,提升吳隱之為奉朝請(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尚書郎(國家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賣狗嫁女和夫人打柴

東晉太和十年至十三年(385—388年)間,吳隱之以奉朝請的身份,被衛將軍、尚書令謝石提拔為衛將軍主簿(謝石辦公室主任)。謝石是東晉著名人物,淝水之戰的晉軍總司令便是他,這一仗足使他名垂青史。

謝石將軍府的主簿,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其職責無非是高級文員,是將相的一個大秘書而已。但若論其地位,卻又十分重要;論其權力,有時候也大得讓人咋舌。如王珣為東晉權臣恆溫的主簿,時人便有說王珣既能讓恆溫發怒,也能讓恆溫高興,主簿的地位和權力,由此可見一斑。當時謝石聲譽日隆,炙手可熱,而且謝石的私生活豪華奢侈,聚斂無度,家境十分富裕。吳隱之在其手下工作,俸祿很高。退一步說,即使其工資低,但他只要運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以謝石為榜樣,玩弄潛規則,能撈就撈,肯定會很富裕的。但吳隱之一直操守清廉,不屑於搞腐敗,玩潛規則。做了大官後,他把所得到的俸祿賞賜的大部分施捨給親族,共同維持生計,可自己夏無紗,冬無裘。公務之餘,還自己做家務,衣服汙穢了,便自己洗。每天讀書、批閱公文到深夜,寒冬臘月,沒有皮襖裘袍,便披著棉被禦寒。

謝石對吳隱之的生活很關心。吳隱之的女兒要出嫁,謝石知道他家窮,嫁女一定會很寒酸,便吩咐手下帶著辦喜事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前去幫忙操辦,準備風風光光地為其女辦一場宴席。到了吳隱之家裡,只見大門緊閉,家裡鴉雀無聲,冷冷清清,毫無辦喜事的氣氛,只見一個丫鬟正牽一條狗去街上賣。原來吳隱之要靠賣狗的錢來打發女兒出嫁。

不久,朝廷委任他為晉陵郡(今江蘇省常州市)太守。當時的晉陵,靠近京城,東晉政府在這裡設置了十幾個僑郡和僑縣,來安置從北方遷來的“僑民”。這種南北混雜、紊亂無紀的情況,對於出任當地郡守、縣令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搜刮良機。然而吳隱之卻從不聚斂財富,騷擾百姓,一直靠工資生活。當時晉陵城的市民,常看到有位農婦打扮的中年女人,每天從太守家裡出城上山砍柴,背柴回家又燒水做飯。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太守家的女僕,後來才知道她竟然是太守吳隱之的夫人劉氏。

貪泉明志

晉陵太守任滿後,吳隱之又回到京城,由中書侍郎一直升遷到御史中丞(監察部部長)、左位將軍(京師軍區司令)。這時的東晉王朝已是動亂迭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達官貴人不是沉迷酒色,醉生夢死,便是朋比為奸,爭權奪勢。在這個黑暗的官場中,吳隱之既不驕奢淫逸,也不攀附權貴,繼續保持廉潔儉樸和刻苦好學的品行。

恆溫之子、權臣桓玄掌權後,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便把素以清廉聞名的吳隱之派遣到廣州任刺史。希望他去那裡樹立新形象,改變嶺南歷任刺史皆貪汙受賄、中飽私囊的弊政。

當時的廣州郡,轄區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兩地的大部分地區,依山濱海,物產豐富,尤以象牙、珍珠、海味、珠寶、香料、名貴藥材等譽滿天下。州所番禺(今廣州)自東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外貿中心。來自東南亞、西亞等地的商船,一年來幾次,帶來了大量的奇珍異寶。所以,歷來有“廣州刺史只要一進城門,便得三千萬”的說法。但因為地處僻遠,瘴疫流行,在東晉時還屬蠻荒之地,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去那裡做官。只有那些家裡貧困而又想發橫財的人才肯去。到廣州做刺史,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寶物,幾輩子享用不盡,以往的廣州刺史因此沒有一個不貪的。

402年春,吳隱之帶著家人南下赴任,來到廣州石門(今廣州西北10公里處)。此處有處泉水,人稱“貪泉”。據說凡是喝過貪泉的人,都要喪失廉潔的美德,變得貪婪無比。因此,凡是路過這裡的官吏,為了標榜清白,寧肯忍著口渴,也不沾一下貪泉。吳隱之偏偏不信這個邪,他對家人說:“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汙的慾望,就不會見錢眼開,說什麼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純屬一派胡言。”他徑直走到泉水邊舀水喝,然後題詩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人們都說喝了這泉水,就會貪財愛寶,假如讓伯夷、叔齊那樣品行高潔的人喝了,我想終究不會改變那顆廉潔的本心。

夫人打柴的封疆大吏

新來的刺史大飲貪泉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番禺城的大街小巷。人們議論紛紛,新刺史肯定又是一個大貪官。誰知吳隱之到任後,越發注意自己清廉操行。他平時吃飯,不沾酒肉,僅以蔬菜和魚乾佐餐,家人穿的衣服依舊是以往的布衣,府內前任刺史留下的帷帳、器物等豪華之物,也一概撤除,堆放到倉庫裡。開始,有人說他故意作秀,他笑而不語,年復一年,吳隱之一如既往。有一個僚屬以為他喜歡吃魚,便將剔除了魚刺的魚肉悄悄地放到他家裡。吳隱之發覺後,不但不領情,還生氣地處分了送魚人。大領導以身作則,恪守清操,廉潔儉樸,不圖身外物,下級便自然不敢過分搜刮,刻薄百姓。一向以貪汙瀆職而聞名的嶺南官場,經過他懲貪官、禁賄賂,一時間居然大有好轉,嶺南民風也日趨淳樸。為了表彰他“革奢務嗇,南域改觀”的操行和政績,元興元年(402年),吳隱之被朝廷升遷為前將軍(省軍區司令),並得到賜錢50萬、谷千斛的獎賞。

元興元年(402年)七月,浙東民軍盧循艦隊從浙江臨海來到廣東南海,登陸進攻番禺。刺史吳隱之拒守百餘日,長子吳曠之戰死,因無援而兵疲。十月,盧循夜襲,火攻城區,焚燒3000多家,殺守城軍民1萬餘人,吳隱之撤退途中不幸被俘。盧循上書朝廷,說吳隱之是桓玄的人,應該處死,皇帝反對,劉裕寫信給盧循,叫他釋放吳隱之。

405年5月,久被羈押的吳隱之才被釋放北歸,與南來赴任時一樣,仍然是兩袖清風。他忽然在船內,發現一個來路不明的包,不是赴任時的物件,便問妻子緣由。原來劉夫人在廣州節衣縮食,私下買了一斤沉香木(薰衣香料),打算帶回老家換點錢以補貼家用。吳隱之聽後非常生氣,隨手拿起沉香木,“撲通”一聲扔進江裡。

晚節彌堅

吳隱之回到家鄉後,全家人住在一個狹小的院落裡,籬笆牆,裡外6間小茅草屋,遇到家裡有客人來,妻女連個躲避之處都沒有。當時劉裕正在著手改革東晉腐敗弊政,因此對以廉潔著稱的吳隱之十分敬重,見他生活貧困,便送來車、牛,還打算為他建造豪宅。對這些厚禮,吳隱之均婉言謝絕。

不久,吳隱之被朝廷任命為度支部尚書(財政部部長)、太常(分管文教的副總理)等職。度支部尚書掌握國家財政大權,這是一個發財快、極難得的職務。吳隱之不取不義之財,儘管家徒四壁,卻從不染手錢財。身為度支部尚書的他,不僅家中生活清貧一如既往,且其辦公官署也用竹篷當屏風,連坐的氈席都沒有。升任中領軍(御林軍司令)後,他繼續保持清廉的操守。每月初領到工資後,除留下一家所需的生活費外,其餘全部用來接濟親族,結果自己家裡反而窘困,常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家裡的女人從早到晚紡紗織布,賺些小錢補貼生活。他居家時,總是一件布衣裳,上面還打滿了補丁。412年,因年邁體衰,他主動辭官歸裡。翌年,死於家中。

夫人打柴的封疆大吏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