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服用时间,你了解吗?

中药的服用时间,你了解吗?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不同。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是否有效,除是否对症之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不同的药物,因其本身特点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服食,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如果中药服药时间选择不当,就算药物对症,也会减效。但中药什么时候喝呢?

喝中药的六个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药。

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 餐间服:在两餐之间服用药物。

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适宜餐间服用的药物是治疗脾胃病类的。

4.睡前服:一般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6. 空腹服

“空腹服”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对于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适合在餐前2小时服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吸收。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达到最佳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

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嘱其用药时间,请按医嘱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