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荆霄鹏和赵贺新的硬笔书法?

鸿博


恕我直言,他们两个人写的硬笔字,在那些不懂书法的粉丝们心目中,觉得写的太棒了,好极了。但是,在我看来,那是纯粹的硬笔字,而且是实用性不强、艺术性不高的硬笔字! 如下图(网上找到的):


△图为赵贺新的硬笔字

△图为荆霄鹏的硬笔字

难道不是吗?如果不看他们的写字视频,单纯看写在纸上作品,字体确实挺好看。然而,通过视频展示,一下子暴露了他们的基本功并不厚实,书写动作也不专业。

也就是说,他们的书写技法,不是借鉴传统书法的技法精髓,而是采用的是现代仿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笔法。这说明,他们练了很多年,一直把写字当书法了。

他们两个人写的字体,只是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用笔技巧、字体特性基本上是一样的。

以目前他们写的硬笔字水平来看,明显属于书法萌芽期,并没有正式表现出来书法状态。原因是,他们一直走的是旁门左道,误入歧途了,而不是正宗的传统书法之路,充其量,仅仅是初级模仿秀而已。
△图为我写的硬笔字一一摹帖法示范


仔细分析他们写的硬笔字,至少有两个缺憾:

其一、实用性很差。书写速度慢,行笔不流畅,姿态不自然。这种字只能看而不能用。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学这类的字(写法),平时写作业时根本用不上。

其二、艺术性不高。笔画中带有刻意顿笔、回锋动作,显得有些做作。实际上,这些动作是不必要的,因为,用的是普通中性笔。如果想写出来毛笔书法味道儿,应该用使用特种笔。

所以,我认为,用中性笔书写,笔画没有棱角,实属正常现象。如图:
△图为我写的硬笔字一一设计作品草稿


从两位书写过程发现,笔法单一平淡,没有节奏感、韵律感,更没有情调与意趣。笔画生硬而没有韧性,线条缺少变化,字形姿死板并且过于雷同。

尤其是总想着靠近×××体,没有写出自已的心情和意境。说明临帖少而不精,传统元素积累的不多,故而没有融会贯通能力,因此,在个性化建树方面,眼高手低,力不从心。所以,他们的字,有形无神,呆滞死板,不受端详。不是真正的硬笔书法字体。

△图为我写的硬笔字一一自编硬笔字帖样稿

如果,他们有自知之明,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冷静思考,立即跳出写字的圈子,从新寻找捷径,想办法提高书写技艺能力,兴许有能写出具有高雅艺术特色的书法作品。

以我之见,应该赶紧潜心研究传统书法技法,尤其是毛笔小楷技法,那是真正的楷法之源。

以他们的基础,只需练习一两个月,便可回归传统正道。否则,倘若执迷不悟,照此发展下去,将来总有一天会悔之晚矣。
△图为我写的毛笔小楷作品〈心经〉


以上是我的建议,不说是苦口良药吧,至少能对他们有好处没坏处。希望荆霄鹏、赵贺新两位新秀,能理解我的真正用心,丝毫没有贬低的思意。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有关练字方面的信息,会好惊喜。谢谢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b12998865a2423fb4cfb6777bc7f4bb6\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荆肖鹏为田弟子,其软硬俱佳,楷,行,有独特风格。出版有多版字帖,名气比赵贺新大些。





毛笔楷书作品




毛笔行书作品




硬笔作品



出版的字帖


赵贺新多以中性笔书法为主,尤以楷为精,行隶欠佳,多为网络教学,出帖也少。




楷书作品

行书作品

以上二位书家,也是我崇拜对象,也常临摹其书法。



楚都墨客


荆霄鹏和赵贺新算是同龄人,都是当前在硬笔书法领域比较活跃的书家。就名气来说,荆霄鹏作为田英章的入室弟子,还受聘为清华美院的书法老师,的确影响更大些。赵贺新习惯使用中性笔书写,在硬笔书法教育领域也颇有些名气。

就硬笔书法水准来说,我觉得荆霄鹏和赵贺新都具备比较扎实的功底。但是并非像书友们说的那样,误以为赵贺新也是田英章先生的徒弟。其实赵贺新早年是从邓散木的小楷入手,继而临习当代硬笔书法名家李洪川、顾仲安等人的范帖。从赵贺新现在的书风来看,应该从《灵飞经》中获益不少。

相较于荆霄鹏始终把田楷奉为圭臬,赵贺新的书风更为灵动,也显得更有个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赵贺新硬笔书法的艺术底蕴相对还是要丰富一些。其实荆霄鹏作为田英章先生的得意弟子,的确已经把田楷练得形神皆备了,但同时也陷入了田楷的窠臼不能自拔,这无疑影响了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

客观地说,无论是荆霄鹏还是赵贺新,虽然都有着不错的书法功底,并且悟性也都还不错,但是二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缺陷,就是传统底蕴不足。凭他们对书法的理解能力,如果能深入传统经典法帖,不要怕影响当前的书写效果,不再固步自封,应该会在硬笔书法领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庞中华先生倡导硬笔书法时风靡大江南北的时候了,整个书坛都已陷入了低谷。荆霄鹏和赵贺新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坚持着硬笔书法教育和普及工作,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惊龙轩


我练的是硬笔实用行书,往往从实用行书角度观察较多; 二位老师都是学的田英章,至于是不是入室弟子,我觉得倒不是很重要!

先说荆霄鹏老师,荆霄鹏老师软硬兼修,书法造诣非常高:


其实,我觉得,荆霄鹏的硬笔行书,即使是在硬笔书法家里面出是出类拔萃的,非常漂亮! 荆霄鹏虽然学的田英章,但他的行书明显与田英章的行书区别很大的。

田老师的楷书确实是超一流!但田老师的行书虽然老辣遒劲,功力非凡,但中宫收得过紧,虚连较长,以致于整体观感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也是田老师的行书网络上争议声较大的原因!

而荆霄鹏的行书:结体上较为宽松,虚连适度,流畅大方,显得十分大气又有灵动。我认为,在硬笔行书上,徒弟确实超过老师了!

我写了这篇回答,我就准备学一下下图的行书,太漂亮了!

赵贺新被誉为中性笔第一人,确实是名不虚传的,大家都很熟悉,自然不需要累赘;

其实,赵贺新老师的行书水平也非常高的,清新飘逸,别具一格!应该是学的顾仲安行书,又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已自成一体!赵贺新老师行书:



但是,赵贺新老师的中性笔楷书实在太耀眼了,掩盖了他优秀的行书水平,毕竟,他是做的网络中性笔楷书教学的。赵贺新老师最近行书作品:

总之,二位老师都是大家,我都非常佩服,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笔一纸一个人


据我所了解,荆霄鹏是田英章老师的入室弟子无疑,而赵贺新老师,具体不知道他是不是田老师的弟子,他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是没有作正面的回答,但是他是学习的田老师的字,这是肯定的。

首先来说说荆霄鹏老师,他在田英章老师的中国楷书网上被评为“欧楷十杰”第三,这是我以前看到的,现在的说法我还没了解。看得出来,他的字是学习的田老师,特别是毛笔字,可以乱真,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暂且不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是有功力的,荆霄鹏擅长多种书体,最常见的是楷书,行楷和行书,在网上有他的图片和视频,找来看是很方便的。



他的硬笔字有自己的特点,整体感觉很温润,这应该和他本人的气质性格有关。

再来说说赵贺新老师,他也是学习的田英章老师的字,但他是用中性笔书写的,写出了毛笔的风格,一招一式也是田老师的字。但是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他用中性笔表现出了毛笔的特点,所以,深受书友的喜爱,他创办了中性笔网络教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学习田英章老师,但又各有特点,荆霄鹏的字看起来更有书法的韵味,而赵贺新老师的字就是规范漂亮,同时又有毛笔书法的风格,适合教大家练字。


铁匠的头发


二者的书法都是学习欧体,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一点风格。他们的结构都非常的美观,作为实用性的书写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赵贺新的硬笔书法风格更加明显一点

尤其是他的装饰性的捺画和起笔。这种感觉就像是用硬笔写出毛笔的感觉。

他善于使用中性笔,而且下纸的下面垫一个软垫,从而在硬笔书法里体现出毛笔的提按。

他的这种字体写出来很漂亮,但是装饰性的起笔和捺画严重影响了他的书写速度,并不适合日常的书写,只能作为一个爱好。

关于荆霄鹏我了解稍微多一点

我这里有不少他的人硬笔书法字帖,他对于规范字研究较多,是我见到的写规范字最标准的一个书法家。他好像还是规范字教材的书写者,也是“欧楷十家”之一。

他的书法风格不强,和很多电脑打印体非常的相似,也非常的标准。

风格越不强烈的东西越不好学,因为你找不到一个具体的风格特点。

所以我觉得荆霄鹏的书法更适合中小学生练习,一是学习结构,另一方面也能学习规范字。

不知道你怎么看?

码字辛苦,


不二斋


第一,赵不是田的弟子;

第二,赵学习邓散木,及传统毛笔和小楷;

第三,赵由于不愿意降低书写性做字库,婉拒出版教材和字帖,没走商业路线,所以市场上信息较少;

第四,赵网络教学班学员一千多人,期中上百人的书写水平都可以出一个“如何评价xxx和荆霄鹏的硬笔书法”的讨论标题;


第五,赵不仅可以写网络常见的赵氏楷书,传统小楷表现也十分到位,且各类纸,各种笔都能驾驭,因为不是教学需要,所以相对网络不常见;

第六,赵的楷书来讲,从用笔到结构,都是极其扎实和稳定的,同时其他书体也写的很是精到,如果观看视频,放大后很是震撼。

综合,既然是评价硬笔书法,不能因为出了较多字帖带动了名气就说明水平如何。

补充,对荆不熟,但对于书体来源田,又极像田,个人认为就没有太多评价必要。另外对介绍里是说清华美院教授,持质疑态度,首先本人常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活动,从未见过有此人,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



第二“教授”是个职称,是一步步评选和晋升上去的,不像“老师”可以算个称谓,基本随意使用,对于荆的学历未说明,能不能入职清华有待考证,对于年龄来说,能评上教授,几乎不可能,除非有突出贡献被破格。


正石练字


目前这两位应该是比较有知名度的青年书法家。

两人的书法风格均出自当代欧楷名流一一一田氏楷书

首先荆霄鹏是老前辈田英章门下的弟子,这也是公认的,因为早期有荆向田长辈拜师的视频流出。作为田氏的高徒,实力不俗,而且软硬兼修。现在各大书店均有他的书法教材出售,至少销量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田氏硬笔取得的成就,成了其门下弟子难以愈越的高峰。



而赵贺新则比荆霄鹏成名较晚,但却是一位实力强劲的后起之秀,一手漂亮的中性笔,写出了软笔的神韵,虽然取法接近田体,但并不影响他的知名度。


田体已经流行十几二年,而且追随者众问,可见也是经得时间上的沉淀及欢众的认可,任何一个书法家成功与否的关键,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足够了。

相信赵氏仍有很大的向上空间,而荆氏受田氏影响,能否跨越,不好推测。

同时也相信,无论是赵氏还是荆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老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前的成绩仅限当下,一松懈,被赶超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啊,书友们,用挑灯夜读换来的勤奋保不准你也有名扬天下的时日。


艺术与运动


都是田老师的门下弟子,功力了得,可惜路不对,等老了一定会后悔的,现在可以借此挣钱,以后他们的弟子就可以让他们无饭可吃,算是印刷机的人肉版!现在他们吃的就是田老师的饭……



玉乡大哥1


《荆霄鹏书法实用性更强,硬笔书法更是老师所不能及》

一.荆霄鹏硬笔书法与田英章先生比较更具实用性;

田英章先生曾经评价荆霄鹏是行楷行皆能的书法家,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在书法出版领域,现在能与田英章先生携手前行的也只有荆霄鹏。

有朋友说荆霄鹏实用硬笔书法,无论楷书、行楷、行书都可称得上超越田先生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硬笔书法笔画写得流畅圆润……

二、赵贺新的楷书慢工出细活,硬笔写出毛笔味,创新成就硬笔楷书艺术书法;

赵贺新硬笔书法是明显的用工楷毛笔书法笔法来书写硬笔楷书,形成一种硬笔书法创新。

赵贺新的硬笔书法走出了一条纯艺术书法道路,实用性虽然降低,但是实实在在地丰富了硬笔书法艺术性。

田英章先生的“一画三段写”楷书笔法应用于硬笔书法,硬笔写出毛笔味,是一种他新与坚持。

如果说以往硬笔书法不能称为艺术书法,那赵贺新的工笔硬笔书法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书法。

三、荆霄鹏书法无论楷书还是行书或是硬笔门门均长,赵贺新硬笔开启中国工笔硬笔书法新时代;

赵贺新的硬笔笔画思想来源于田英章先生的毛笔笔画技法思想。一种思想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的出现。有人说,赵贺新先生自然得上硬笔书法艺术的开拓者,一点不假。

荆霄鹏楷书书法多少都有了自己的一些风格特点,大量的出版物也给广大的书法爱好者一种学习的指导。赵贺新先生的硬笔书法俊俏无双,希望他能够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一种有实用性又艺术性兼顾的书体,也那会带给中国书法与大众书法一种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