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需從供應鏈金融上入手

近來,供應鏈金融表現搶眼,吸引了政府、金融行業、資本市場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傳統的“物流金融”、“貿易金融”等單元產品

也有了其新的統稱:供應鏈金融。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需從供應鏈金融上入手

其實,供應鏈金融由來已久。

1916年,美國政府頒佈了倉庫存貯法案,建立起了一整套為家庭式農場融資的“倉單質押”系統規則,供應鏈金融產生了雛形。

而現代的供應鏈金融,經過歷史發展和市場選擇,已經成為了整合貨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並依託高信用優勢廣開門路獲得廉價資金,通過相對有效的徵信系統和風險防範措施,向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構建更緊密的產業鏈生態系統。

從模式上看: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於金融而金融”的模式,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

對於供應鏈金融項下的生態群而言,“利益共享”、“各方共贏”、“持續增長”,成為了其新的特徵和關鍵字。

從功能上看:

供應鏈金融一方面響應了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

另一方面也填補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利率空白,打開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閥門,市場前景廣闊;

第三是對於資金供給方而言,由於核心企業的隱性背書,降低了向中小企業放款的風險,且能獲得較高的回報。

從政策上看:

國家政策發力供應鏈金融。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作為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指導意見》;

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應收賬款登記系統的上線;

最高院對應收賬款質押若干裁判規則的出臺均從政策、操作和確權等角度,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予以保障和支持。

自從中儲1999年在無錫開展第一筆倉單質押業務以來,供應鏈金融業務在中國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得到了迅猛發展。

但根據UPS發佈的《亞洲商業監察》報告顯示,中國23%以上的企業飽受資金流的困擾,仍有十幾萬億元的存貨、應收賬款的資源閒置。

而目前在雲南省,參與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企業仍以傳統的物流倉儲企業為主,這類企業普遍面臨利潤低下,評估、徵信等配套體系未能建立或匹配,業務途徑和手段較為單一等問題,限制了物流金融業務升級。

而供應鏈金融作為這一輪的市場熱點,勢必經歷行業、政策和市場的殘酷篩選。

構建一站式物流供應鏈管理企業,即針對供應鏈需求,為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管理服務,如代理採購、產品營銷支持、進出口通關、供應鏈服務管理、供應鏈結算配套服務、供應鏈信息系統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務,才是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出路。

因此個人認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於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風險隔離

1.政策風險隔離。

國家政策的變化會影響相關行業的整個產業鏈。因此供應鏈金融機構務必要具備政策風險的分析、預判和快速反應能力。

2.操作風險隔離。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正式定義是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為了解決供應鏈中小成員的融資瓶頸,供應鏈融資憑藉物流、資金流的控制以及自償性的結構化操作模式設計,構築了用於隔離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防火牆”,並由此帶來了大量的貸後操作環節。

這實質上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為操作制度的嚴密性和操作制度的執行力直接關係到“防火牆”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是否被有效屏蔽,這其中貸後操作的規範性、合法性和嚴密性是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所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遠大於傳統業務。

3.市場風險隔離。

由於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作為貸款收回的最後防線的授信支持性資產多為動產,且根據供應鏈所屬行業不同,動產種類也很多。

這些動產的價格隨市場供需的變化而波動,一旦貸款的收回需要將這些資產變現,而價格處在低谷,就給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了市場風險。

這種以動產為保障的信貸模式的市場風險在整體業務風險中所佔比例也較高。

(二)成本節約

追求節約是供應鏈行業的工作核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然而,如何準確衡量供應成本節約是一道難題。

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一項最大的成本就是支付給供應商的總貨款。因此,供應鏈無疑代表了成本節約的一塊“肥田”,大多數組織都指望從這塊田地裡節約成本、提高利潤。

然而供應成本的節約額無論是被低報還是高報,都無法反映真實情況,結果會導致企業過度重視低效益的成本節約舉措,資源分配失調,員工明明行為不當卻受到獎勵。供應成本節約偏差還會掩蓋供應商有可能做出的戰略貢獻。

因此,在成本控制上,除常規手段外,還應該做到“三個關注”:

1.關注總體成本。

節約舉措的重點應放在總擁有成本上。供應成本節約的最大機會來自跨部門合作與協調。將重心從價格節約轉移到整個公司節約的金額而不只是供應鏈節約的金額上。為此,必須表彰對重要供應鏈舉措做出貢獻的其他組織成員。

2.關注節約分類。

節約的計算和分類方式需要細化,可將節約的來源歸入四大類別:市場波動、常規的供應管理活動、跨部門舉措以及成本控制或成本規避。

3.關注供應成本。

將供應成本節約直接編入預算,並充分考慮所節約的供應成本自身的機會成本,並及時對預算加以合理調整。

(三)模式革新

即推進供應鏈金融V2.0,打造互聯網+大數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利用自身信用、支付信用以及擔保、回購等途徑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融資。

但是模式對於核心企業來說的吸引力有限。“促進上游企業的訂單接收能力,促進下游企業的銷售能力,形成整個供應鏈的良性循環”這句話看上去很美,然而現實卻很骨感。

事實上,在現有模式下,核心企業在考慮需要簽署貨物回購協議,自行處理大批貨物等風險和直接利益不足、回報週期相對較長等因素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積極性並不樂觀。

考慮到這一原因,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於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能力,依靠數據的處理分析去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從而弱化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並且依靠互聯網,核心企業可以將交易數據實時上傳,平臺可以對數據實時分析,從而去預測把控中小企業的運營情況,發現不良苗頭便可即時乃至事前處理,從而使供應鏈金融模式得到了很好地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