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止兒童沉迷遊戲,浙大教授攜手美國大學開發iCare

有效防止兒童沉迷遊戲,浙大教授攜手美國大學開發iCare

未成年兒童沉迷於使用智能手機玩遊戲、看視頻甚至購物是今年兩會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事實上,“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的問題幾乎一直是一種群體性的模糊感受,極少有權威的第三方數據能夠支撐這一看法。

21世紀的父母需要權衡兒童使用手機的利弊,在孩子瞭解外界的同時,防止他們沉迷遊戲、或者不知不覺地在購物軟件上下單。今天極客爸爸要給大家介紹一款黑科技——浙大iCare軟件,能夠控制孩子玩手機。

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浙大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安全實驗室徐文淵教授團隊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開發出新軟件iCare,可以幫助解決這個育兒難題。

iCare可以通過用戶與手機的互動特徵,準確地分辨出面對的是成人還是小孩。如果檢測到是孩子在用手機,它會用友好的方式,阻止孩子訪問零售商、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以及兒童不宜的網站。

浙大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安全實驗室冀曉宇介紹稱,研究團隊從智能手機上的正常觸摸操作中總計提取了 30 多項特徵,用來分辨兒童和成人用戶。

如在尺寸方面,兒童和成人之間手部幾何結構不同:兒童手部較小,而手指觸碰點較一般成人短。

因此,兒童往往會在較窄的屏幕範圍內接觸,並以較短的軌跡滑動。同時,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手機互動的靈巧性差。孩子們在智能手機上的每次觸摸都比成人慢,速度也較慢。

當他們嘗試在兩次觸摸操作之間切換時,即從輕擊到滑動時,情況也是如此。這可以歸因於兒童的身體尚未成熟,因此會影響他們在使用手指執行任務時的反應。

傳統的密碼解鎖門檻容易被孩子攻破,甚至需要審核身份證號來註冊的 app 也有可能會被孩子拿著哥哥姐姐的身份證矇混過關,但是手指大小和滑屏習慣幾乎是無法被偽造的。

據瞭解,該款軟件已經完成了內測。測試結果表明,通過單次滑動成功識別兒童用戶的準確率達到了 84%,通過 8 次連續滑動之後,準確率可達高到 97%。

首先,在尺寸方面,兒童手較小,手指觸碰點面積較一般成人小。因此,兒童往往會在較窄的屏幕範圍內接觸,並以較短的軌跡滑動。

並且,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手機互動的靈巧性差一些。根據團隊觀察,孩子們在智能手機上的每次觸摸,比如從輕擊到滑動,速度通常都比成人慢。這可以歸因於兒童的身體尚未成熟,因此這會影響他們在使用手指執行任務時的反應。

“我們希望從兒童與智能手機上的自然交互過程中,提取一系列用戶特徵。”冀曉宇老師說。iCare根據用戶的互動行為實時分辨,更加自動智能,用戶體驗更好。如果iCare發現是孩子在用手機,也可以不粗暴地立刻阻斷遊戲,“它可以友好地提醒小朋友,你還可以再玩多少時間,手機會自動關閉。”冀曉宇說。

另外,相比人臉識別,iCare所使用的數據不包含任何隱私信息,不會啟用攝像頭,用戶安全更有保障。

不過,目前該算法尚未被整合到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中。徐文淵表示,“基於行為的識別”這一理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團隊期待與更多互聯網企業以及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合作,拓寬為更多特定人群開發相應服務技術的渠道。

在實際的落地層面,iCare 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包括蘋果在內的很多手機品牌並不允許第三方軟件直接收集用戶的觸屏數據——這涉及到隱私和安全等諸多問題。

未來,iCare 團隊是自己開發相關應用程序,還是將技術打包出售給遊戲、娛樂、電商等互聯網公司,或是將之付諸公益,仍然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