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鑑別四點:胎、型、釉、絲,從這四方面才能知道一個景泰藍製品的優劣。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景泰藍的製作分為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六道工序,是一種製作工序複雜的傳統手工藝品。景泰藍製作技藝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景泰藍的質量略有些參差不齊,挑選一件好的景泰藍工藝品來收藏,需要從以下方面來判斷: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一般市面上比較流行的景泰藍以傳統銅胎為主,沿用清代以來的紅銅胎,以胎體厚重者為上品。景泰藍第一道制胎工藝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其他各項後續工藝的質量。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鑑別景泰藍胎體質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手,同樣體積的景泰藍以重者為佳,出現“輕”、“飄”之感的屬下等貨色。同時,也可以通過輕輕敲擊器物來判斷其材質,純正紅銅的響聲渾厚純正有如銅鐘之音色。當然也要觀察器物的內底是否灌注了鉛來增加分量,這也是許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手段之一,特別在瓶類器物中最為常見。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景泰藍的常見器型,基本以景泰藍花瓶、罐、尊、爐、盒、碗為主。有些直接從青銅器、陶瓷器引申借用。如鼎、爵、尊、卣等直接來自於青銅器,而梅瓶、觀音瓶、蓋碗等造型借用於陶瓷器。還有各種異型器,如模仿鳥類、獸類造型的也並不鮮見。因此,景泰藍在造型上與其他工藝門類沒有太大區別,審美特徵也較為相似。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景泰藍表面的琺琅釉多是用進口天然礦石、半寶石加工提煉而成,珍貴異常。一件好的景泰藍,需要經過十幾次反覆上釉才能完成。釉色是否清晰明快、髮色鮮豔、層次分明是目測的最基本標準。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劣品多用劣等琺琅填釉,甚至有製假者不用昂貴的琺琅,而用其他彩料代替,此類景泰藍經常會有大面積的串色和砂眼情況出現。所謂砂眼,是由於氣體或雜質在景泰藍表面形成的小孔。在明清兩代的景泰藍工藝品中,由於技術落後,砂眼密佈非常多見。而以今天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把砂眼降低到寥若晨星的程度。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景泰藍的紋飾及圖案的大體框架是靠掐絲來完成的。一件好的作品要根據圖案的需求採用不同粗細的扁絲來完成。現代景泰藍製品由於採用機器軋絲,所以扁絲一般粗細均勻。依照圖紙中的紋樣進行“掰花”,是最能體現藝人水平的工序,因此也是檢驗景泰藍工藝高低的重要途徑。掐絲細密、圓潤、整齊是判斷其優劣的標準。但也有用機器衝壓製作底紋如萬字紋、雲紋等情況的存在,但景泰藍精品大部分圖案還是完全依賴於手工完成。


龍光國際邀你:“四看”景泰藍


除了以上鑑別景泰藍優劣的標準以外,還有就是景泰藍製作的最後一道鍍金工藝值得一提,由於鍍金工藝耗金量比較大,有些無良者會在此工序上做手腳,用其他金屬代替黃金,那樣鍍金之後出來的顏色發澀,整體的金色也就不能像真正的黃金那樣能給人以純正耀眼的感覺。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紫禁城金鑾寶殿,或者是國子監辟雍宮、頤和園排雲殿等等,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景泰藍的寶石般的光芒總是令人讚歎。

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見景泰藍在中國歷史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她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由於景泰藍的歷史意義及工藝,2006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