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擔憂「放水」?政策變化是一個連續過程

廣發郭磊認為,房地產不放、金融槓桿不放,就不會完全類似2015年。有觀點擔心政策如果“放水”,經濟結構會快速惡化,從而導致收的壓力又會快速形成。從目前來看,這種擔心並不必要。

本文作者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原標題《政策變化是一個連續過程》

宏觀條件悄然變化的三個階段。2018年二季度以來,宏觀條件已然發生了重要變化:

第一階段:3月下旬起,貿易戰升溫,外需和增長不確定性加大。

第二階段:4月下旬起,匯率升值轉貶值,內外均衡再度成為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第三階段:5月上旬起,信用債分化,金融市場“二元化”跡象變得顯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凸顯。

政策變化同樣是一個連續過程。與宏觀條件的變化對應,政策的變化亦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去槓桿到穩內需:4月下旬,政治局會議首提“持續擴大內需”;強調貨幣政策要“注重引導預期”。

第二階段,貨幣政策信號出現:6月,央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至AA級債券;央行指出“人民銀行始終高度重視外部衝擊的影響,將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國務院常務會議改流動性定調為“合理充裕”。降準和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出現。

第三階段,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信號出現:7月,央行或指導銀行增配低等級信用債;銀保監會指出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民營和小微企業雪中送炭;發改委等六部門合力推進債轉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地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

我們估計還有第四階段,在消費、農村、新產業投資等領域會有一系列“擴內需”的措施出來。

費雪有句名言叫“收入是一連串事件”(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如果我們理解4月以來政策的內生邏輯(增長、信用、內外均衡的變化),我們就不難理解貨幣、財政、金融政策的逐步變化也是一個連續事件。

我們就是據此在前期報告中做出了三大判斷

:“國內政策的邊際調整可能是下半年最重要的線索”、“下半年廣義財政呈邊際擴張趨勢”、“基建已處於年內底部區域,後續低斜率回升”、(《多面體折射:2018年年中宏觀邏輯梳理與展望》《經濟數據怎麼看,未來怎麼走》《嚴霜已過:2018年中財政政策分析與展望》)。

房地產不放、金融槓桿不放,就不會完全類似2015年。有觀點擔心政策如果“放水”,經濟結構會快速惡化,從而導致收的壓力又會快速形成。從目前來看,這種擔心並不必要:

第一,這一輪沒有放開地產,而且估計也不會放開,直至長效機制形成。房地產政策方向沒變。估計2019年棚改及其貨幣化可能會有收縮;作為財稅體系改革重頭戲之一,房產稅草案明年也有出臺可能。保障性住房建設明年可能會加碼。目前的限購可能會逐漸和“供給端保障房+需求端房產稅”代表的長效機制無縫銜接,不太可能再走回頭路。

第二,這一輪仍處於金融政策調整的大環境下,金融槓桿不太可能上升。2015年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金融市場加槓桿有過度跡象。本輪金融政策依然偏緊,政策對槓桿警惕,資管新規仍在落地過程中,金融槓桿不太可能普遍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