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参考|火花四溅!中英名校掌舵人同台对话,谈了这三个关键问题

大学是社会良心的堡垒,是民族前途的希望。中英两所名校的掌舵人同台对话,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率团访问英国,与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思·伯尼特爵士举行对话会,围绕“何为好大学”“何为成功的教育”“大学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下是对话节选:

何为好大学

伯尼特:一所好的大学首先要有好老师。然而,大学如何吸引优质的教师资源?这就需要大学倾听社会和其所在社区的需求,通过好的领导机制,结合自身专长,适应社会变化,为社会服务。

张异宾: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要能理解社会的需求,在历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并将这种传统精神贯彻到老师的教学中和对学生精神和知识的塑形中,同时提高城市或地区的品质。可以培养出独特的、社会所需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是一所好大学最根本的部分。

伯尼特:您提到了传统,这很重要。曾经在牛津,老师们会以高期待和严要求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现在环境变了。我也常常思考,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张异宾:过去40年,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逐渐融入了全球化市场。中国教育中的传统正在受到金钱关系的影响,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一所好大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存的技能,更要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实现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和社会的关系,和理想的基本关联。坚守和适应是一对矛盾,也是高等教育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伯尼特:这个问题在英国也同样存在。以前大学很小,十分维护自己的学术传统。现在大学系统越来越庞大,并且受到市场观念的影响。以前有许多关于社会价值和物质生活的思想,现在人们觉得个人主义和市场价值最为重要。教育家如何增强人类思想?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何为成功的教育

张异宾: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我觉得学生应该在成长中记住大学的教化,不应急功近利。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大学教育让学生知道,他们不仅为财富活着,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并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这应当和民族富强、人类理想相一致。人生和财富,以及和大学教育的关系是永恒交织的问题。我们应一起努力,让青年去追求值得追求的事情。

伯尼特:我想到了亚当·斯密的《所有闪光的东西》一书,其中谈到了宗教和神学理论能促进年轻人思考。我认为,哲学应该是大学教育的必修课。

张异宾:欧洲总体上比较重视哲学教学。过去,中国大学过于注重专业化教育。2006年起,南京大学在专业教育之外,开始走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大学不能屈服于市场和现实。中国已经开始反思,市场给社会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的存在以及人和人的关系。积累财富是为了人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诚”是南大的校训。我们要求学生为人做事、创业、回报社会,都要有底线,遭遇失败、困难的时候要有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大学如何促进城市发展

伯尼特:大学要实事求是,要将自身传统和社区需求相结合。对谢菲尔德大学来说,我们在工程和材料方面有很大优势,我们要给学术人员参与工业发展的机会。现在的大学都很重视排名,这样是否会牺牲大学的独特性?在我们身后的展示柜中陈列着一些石匠工具,那是我们历史上一位校长的父亲使用过的。它提醒我们,谢菲尔德大学有动手的传统,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中心有技术园区,能够以企业“点题”和出资赞助的方式研究先进机械和材料,为高价值工业制造业服务。这并不适用于传统的学术评价标准,但对地区发展有重要意义。

张异宾:今天我们看到,谢大“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从保留下来的石匠工具发展为核动力专家指导的一个中心,已经成为英国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大学和城市紧密相连的见证,也是对大学传统的继承。这说明了一所好大学和一个城市、地区的关系。我认为,大学和城市相互滋养,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的故事是相互推崇的关系。一所大学获得一个地方人民的支持,也要回报当地人,实现相互促进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