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歷史」這份檔案告訴你,「破產渡荒」的日子有多難……

1961年8月,在連續兩年乾旱絕收的大災後,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莊稼幾乎全被旱死。連續三年的大旱災,給群眾以極大震動,恐懼心理非常嚴重,有的群眾開始外逃,留下的群眾在恐慌中千方百計想辦法渡過饑荒……8月9日,中共洛陽地委駐臨汝縣檢查組到城北大隊高莊、石莊檢查抗旱工作時,發現了社員“破產渡荒”現象,於是馬上就這一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

「汝州歷史」這份檔案告訴你,“破產渡荒”的日子有多難……

(圖源網絡)

這份調查報告題目叫《關於城北大隊高莊、石莊等三個生產隊破產渡荒情況的調查報告》,現保存在汝州市檔案館。

《調查報告》開頭寫道:臨汝縣委並報地委:我們於本月九日參加了範集公社為貫徹且委抗旱會議精神而召開的生產隊長以上的幹部會議。在講座中發現城北大隊高莊村南隊有破產渡荒的現象。會後協同公社孫繼蘭社長到城北大隊進行了調查。

《調查報告》介紹了城北大隊高莊、石莊等村農民破產渡荒的嚴重程度。

其中說:城北大隊共13個生產隊,發生破產渡荒的3個隊,分佈在兩個自然村,高莊兩個隊,石莊1個隊。這3個隊共125戶,417人,破產渡荒的38戶,佔總戶數的30.4%,130人,佔總人口的31.2%,共出賣東西88件,其中生產資料27件(包括犁一張,钁頭2把,鋤10張,十齒耙子2把,三齒耙子3把,大草簍3個,桑杈1把,鍁一張,鋸2把,籮頭2個);生活資料61件(包括桌子一張,椅子4把,凳子2個,條機1張,篩子2個,簸箕1個,木材4件,衣服20件,布3.2丈,棉花4.5斤,被子1個,單子2個,膠鞋5雙,線12兩,首飾5套半和其他一切零碎物品)。

《調查報告》還說:從破產的時間看,一般都在七月底前後,貸款與不貸款者均有變賣財物的現象。共同的原因是缺錢。其中有一戶富農賣了一把钁頭,賣後買了20斤南瓜。其他各戶都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賣掉了自己的財物。其特點是:賣的急,價格便宜。不願讓幹部見。如貧農姚慶堂剛買了一張新鋤,為了買糧,五元錢又賣了出去。高莊南隊社員馬崗,八口人,三個勞力,雖貸了10元,但不夠全家一個月吃、燒費用,仍賣了一張犁和三齒耙子、桑杈、大草籮各一件。劉玉慶家五口人,妻子才死不久,五雙膠鞋,只留了一雙,,其餘全部賣了。石莊生產隊社員石萬義為了籌措購糧款,三天到外借錢未上工,最後也未借到,將女人布衫賣了一件,賣後女人還哭了一場。社員們雖然變賣了一些財物,但仍不能解決全部生活困難,至今八月份的口糧還未買回。(每人每天原來規定10兩,只買回85%,現在又增加一兩均未購回)

「汝州歷史」這份檔案告訴你,“破產渡荒”的日子有多難……

(圖源網絡)

《調查報告》在談及農民破產渡荒的產生原因時說:“大隊支部於12日晚召開支委會議,針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認為這三個隊1958年以來,連續遭災減產,加上‘五風’嚴重,所以群眾底子空虛。去冬以來,雖認真貫徹執行了黨中央的十二項指示和人民公社的六十條草案,夏季預分,三包一獎等政策也及時兌了現,但因夏季又遭了災,收入少,全隊每個勞動日僅平均六分二釐錢,每人僅平均收入2元,連一個月的最低基本生活費用也不夠。所以,從購買八月份的糧食開始,即出現了困難。社員除購買口糧外,還要購買瓜菜、燒煤、燈油、食鹽等。在此情況下,大隊因沒有什麼副業收入,也不能給社員預發工資。同時,為了維持日常生產費用方面的開支,社員購買生產隊的蔬菜還得出現款。這裡過去是棉產區,收入大,所以沒有從事副業生產的習慣,沒有其它收入。大隊除高莊等三個生產隊破產渡荒比較嚴重外,其它隊也有類似現象發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主觀上,大隊支部沒有全面貫徹執行抗旱救災,生產自救的方針,雖然抓了抗旱,但忽視了生產自救。再者,支部在指導思想上也存在問題,認為食堂解散後,社員們自己會過日子了,沒有將安排好社員生活列入支部議事日程。因此,群眾破產渡荒事情的發生,是支部不關心群眾生活疾苦的後果。當群眾生活貸款不夠時,支部也未深入群眾,查明情況,研究解決辦法,只是將1500元貸款按群眾的實際需要的47%攤貸了下去。社員為解生活上的困難,只好到處奔波,籌措購糧款。正如高莊社員高豬娃說:過去大隊擠小隊,小隊擠社員,擠幹了也不管了,一年才給社員幾個錢。社員又弄不來錢,成天光應記吃飯咋辦,咋能擱勁生產哩!”

「汝州歷史」這份檔案告訴你,“破產渡荒”的日子有多難……

(圖源網絡)

“經過分析危害,現在支部已認識到缺款購糧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破產渡荒還會繼續發展漫延,勢必嚴重影響今後生產,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很快研究制定了幾項具體措施:一是全面深入貫徹執行抗旱救災,生產自救方針,發動群眾,使群眾認識到破產渡荒將給今後生產與生活帶來嚴重後果,安定群眾情緒,樹立生產自救的信心。二是根據省委指示和抗旱情況,借給群眾一些地種一季菜。按每戶一人借一分,兩口人者借1.5分,三口人以上者每人平均借5釐。幫助社員生產自救。另外對目前缺款的社員,吃瓜、吃菜不要現款,先記帳,等秋季分配扣還。三是公社已給未發下去的150元救濟款,立即發放到戶。除此以外,八月份還缺1968元購糧款 ,九月一至十五日缺1920元,共3888元。其中需救濟款500元,需上級解決。臨汝縣委在情況彙報後,又給了900元,藉此解決8月份的困難。”

這份檔案,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它讓我們真實的瞭解到50多年前那場自然災害造成的苦難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創造未來。(常文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