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使用的步槍經過了哪些演變?

洪良


建國之初,解放軍使用的步槍很雜,不過其中主要是日製三八式步槍、中正式步槍等這些步槍。而出於統一裝備,減輕後勤負擔的考慮,當時我軍首先考慮的是換裝蘇械。

當時又逢朝鮮戰爭爆發,我國需要很多武器裝備。於是就先從蘇聯購買了很多武器,其中就有莫辛納幹步槍,這款步槍成為了我軍當時的制式武器,將此前裝備的很多雜式武器換裝了下來。

不過莫辛納甘步槍服役的時間也不長,很快被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取代。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使我軍中服役時間較長的武器之一,在中印戰爭中幫助我軍取得了火力優勢。同時其性能優秀,射擊精度好,可靠性高,很受官兵喜愛。

後來世界範圍內自動步槍開始成為主流,我軍也開始了改進的步伐。研製出了八一式自動步槍,80年代開始換裝部隊使用。81式步槍,外觀上類似著名的AK系列步槍,但是內部結構是有很大不同的。而八一式步槍,由於堅固可靠,外型優美,也是很多老兵的最愛。

此後就是進入小口徑時代的95式突擊步槍了。95式步槍使用的是無託設計,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如今已經基本取代了八一式步槍。95式步槍也經過改進,衍生出了95-1式,取消了小握把等設計。同時也有03式步槍裝備我軍使用,但是數量相對較少。


僱傭兵


對於這個問題,這裡擇其要者幫大家做一個簡單的梳理,歡迎方家指教。

53式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非常好,人稱“蜜月期”。老大哥把一些槍械的技術資料出售給了中國。在經過一系列試用、調試與改裝後,主要有以下幾種,1954年開始配發列裝至各個部隊。

步槍是53式騎步槍,是蘇聯莫辛納甘步槍的仿製品。

衝鋒槍則是54式衝鋒槍,仿製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雷鋒那張著名的照片裡拿的就是54式衝鋒槍。

53式輕機槍俗稱“轉盤槍”,仿製的蘇聯DPM輕機槍,轉盤裡可以裝彈47發。

56式

過了沒幾年,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我國軍隊的輕武器又進行了一次升級改造,這就是很著名的56式槍族。

56式半自動步槍,是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品。

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是當時是蘇軍列裝不久的新式輕武器。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中國很快仿製成功AK-47突擊步槍,1956年設計定型,命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衝鋒槍

,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

1956年式7.62毫米班用機槍是我軍第一代制式班用機槍,是蘇聯RPD輕機槍的仿製品,於1956年生產定型,簡稱56式班用機槍。

56式槍族,在此後近40年裡一直是中國軍隊步兵班的支柱武器。

81式

1977年開始,中國輕武器研究機構和有關工廠就開始集中力量研製班用自動武器,仍採用1956式7.62毫米x 39毫米鋼芯槍彈。總設計師是著名槍械專家王志軍。

由於在1978年就已經明確將來會採用5.8毫米的小口徑自動步槍,81式槍族只是作為一種過渡型武器。但是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1986年5月,81式槍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不過,81式槍族外觀造型與AK系列槍雷同,被國外稱為81式AK。

81式為木質固定式槍托,81-1式為金屬摺疊式槍托。

95式

為了跟上世界槍械發展小口徑的潮流。1971年,我軍方開始組織小口徑步槍的研製。1990年,時任中國輕武器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的朵英賢,被任命為新一代5.8毫米班用槍族系統的總設計師。

1995年完成設計定型,全新的5.8毫米口徑槍族系統問世,並一次性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試驗,被命名為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該槍於1997年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和特種兵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亮相,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及武警部隊第一種大規模列裝的小口徑自動步槍。

03式

95式自動步槍服役後,也暴露出一些缺點。無託有輕便的好處,但實戰歷練最多的美軍一直使用有託步槍。95式步槍採用彈匣在後、握把在前的結構,許多中國士兵也不習慣。

2003年12月,一種新型有託步槍設計定型,命名為03式自動步槍。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作為我國最新研製的單兵作戰武器,機構動作可靠,適應性強,射擊精度高,威力大,全槍的體積和重量也控制得相當好,代表了我國21世紀初槍械設計製造的水平。

03式步槍出現後,對於中國軍隊輕武器的選擇展開了討論,最終的決定是:兩種5.8毫米步槍配備不同兵種,95式步槍主要配備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士兵,03式步槍則主要配備陸軍士兵。


洪良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八月一日誕生,歷經二十二年武裝鬥爭為了新中國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後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建設逐漸走上正軌。
今天,我就來大致總結一下解放軍那些年所使用過的步槍,其他的輕機重機暫且不說。在建國初期,就四大野戰軍主力部隊來說,他們所使用的步槍主要以日式和美式步槍為主,可能四野會有部分的蘇式步槍,但數量應該不會太大。

一,首推小日本三八大蓋,雖然到後期可能部分部隊撤裝。但仍有必要說一下這款槍,這槍是一在我看來思想上及為矛盾的槍,這槍在小日本手裡那是助紂為虐,在中國人手裡伸張正義。驅逐了小日本又為解放戰爭,出了力。

三八大蓋,全名,三八式步槍,脫胎於毛瑟,因明治三十八年定型,所以為三八式步槍,大蓋是因為槍機上的防塵蓋。口徑6.5毫米,槍長1275毫米加上刺刀更長,讓小日本白刃戰更加有優勢。初速比較高,所以一般為貫穿傷,停滯作用差的基本沒有,除非在穿過兩人後。
二、中正式,中正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和三八大蓋一個家,中正式為德國原版圖紙,最早在鞏縣兵工廠製造,用以取代漢陽造,又稱二四式,口徑7.92毫米,槍長1110毫米,跟三八大蓋比略佔下風。威力上來說近戰比小日本的威力大的多,彌補了精準度上的不足。


三,
m3黃油槍,司登式,解放戰爭中美國的軍援,各種存貨的抖露,讓戰場上成了萬國造的表演場。

m3口徑11.43毫米,射速450米有效射程200米,是比較管用的壓制性武器。


司登口徑9毫米,射速550米有效射程200米,與m3一樣同屬於概略壓制性,
以上大致說完了開國大典中的萬國造,在朝鮮戰爭中,我國向蘇聯購買了三十多個師的裝備,這些蘇聯倒爺也不是很地道,給的都是老槍庫存貨。主要是莫辛納幹步槍,也就是張桃方使用的那種。這槍就暫且不說,放到後面。

朝鮮戰爭後,我軍後勤正規化建設走上了新的道路,因為在朝鮮戰爭中那愁人的五花八門的口徑,讓無數的後勤人員懷疑人生。開始了槍族化發展,把三八大蓋等等一系列的美系日系逐漸退役給了二線部隊或者民兵。

在這個時候53式便應運而生,53式步騎槍是解放軍第一把制式步槍,口徑的統一也是軍隊正規化的一種體現。53式是莫辛納乾的中國版本,口徑7.62,有效射程400米,
從五三式以後解放軍的步槍發展逐漸開始向引進仿製自主研發這條路上靠攏,雖然自主研發開始的比較晚,但前期的引進仿製打下了堅實基礎。五三式後催生了五六式半自動步槍
五六式十發的彈倉容量,又帶來了


六三式,因為加工上的不嚴謹,雖然後來撤裝,但畢竟是自主研製邁出的第一步。
邊境戰爭的爆發,彌補火力上的不足又帶來了八一式自動步槍。

世界小口徑之風又催生出了九五式自動步槍,當然九五式的爸爸八七式步槍也不能忘了。雖然沒有列裝部隊。


九五的一些侷限性,和特殊兵種部隊的需要又派生出了03式自動步槍

時代在發展又一次在5.8毫米槍族的基礎上脫胎出了05式也叫戰略步槍。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可能以後的槍支會脫離火藥發射。但一代又一代的步槍見證著一支軍隊的發展,集中體現了作戰方式,作戰思想的轉變。所以步槍可以說是步兵的靈魂。


i小元在路上


解放後,中國自行生產裝備的制式槍支如下:53式步槍(防莫辛納甘馬槍版),53式衝鋒槍(防波波莎),56半(防蘇)、56衝(防AK)、63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95式自動步槍。


超宏達十


解放前我國步槍來源比較雜,有繳獲日本的繳獲國民黨美軍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軍隊的兵工廠積累了一些輕武器技術和人才,建國後中國也是逐步從仿製到自主研發的過程自行生產裝備的制式槍支如下:53式步槍(仿莫辛納甘馬槍版),53式衝鋒槍(仿波波莎),56半(仿蘇)、56衝(仿AK)、63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95式自動步槍。其中56式半自動和81式是最經典的步槍,尤其是56式步槍經過戰場的檢驗完全能適應各種惡劣複雜環境穩定性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