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地上部分。全國各地均產。通常在夏秋兩季莖葉茂盛時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主治熱毒血痢、溼疹、丹毒、便血、崩漏、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等。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藥用馬齒莧

臨床上馬齒莧的單方應用即十分豐富,如《聖惠方》:“治小便熱淋,馬齒莧汁服之。”《千金方》:“治癰久不瘥:馬齒莧搗汁,煎以敷之。”

因為是田間生長的一味野菜,馬齒莧在民間的應用也十分多彩,我們之前也就馬齒莧治盜汗做過相關的推送—— 田野間常見的一味野菜,輕鬆治盜汗!(點擊標題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馬齒莧配黃柏可治惡瘡,如治耳有惡瘡方(《聖惠方》):馬齒莧30g,黃柏15g。搗羅為末,每取少許,綿裹納耳中。配丹砂可治甲疽,如馬齒散(《聖濟總錄》):馬齒菜1兩(幹者),木香1分,印成鹽1分,丹砂1分(細研),上為細散,都研令勻,日3~4度敷之。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馬齒莧《本草經集註》

【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地上部分。全國各地均產。通常在夏秋兩季莖葉茂盛時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異名】馬齒菜、長壽菜、安樂菜。

【性味】其性寒,味苦、酸。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主治熱毒血痢、溼疹、丹毒、便血、崩漏、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等。

【成分】內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三萜醇類、氨基酸、核黃毒等。

【適用人群】本品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較明顯的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功效。此外,尚能興奮子宮平滑肌。臨床上還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腹瀉、子宮功能性出血,並治療化膿性皮膚病和外科感染等疾病。

【注意事項】本品性寒,不宜久食。脾胃虛寒、腸滑作瀉者忌服;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馬齒莧為地上部分入藥,多幹用或鮮用,鮮用最佳(可做餡,或涼拌),用量加大。在藥膳、保健食品製作時,可選用煮、蒸、炒等烹製方法。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食膳與實際應用

脾實證有脾胃溼熱如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稀,瀉下不爽,舌苔黃厚膩等,急性胃腸炎或慢性腸炎急性發作多見此證候。宜用清熱化溼治法,即可選用馬齒莧、豆芽菜、藿香葉、馬蘭等配餐;藥膳可選涼拌馬齒莧、膽汁綠豆粉等。

馬齒莧食療

痤瘡

脾胃溼熱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臨床表現】

皮疹色紅,或伴有膿瘡,炎症顯著者可自覺局部皮損灼熱疼痛,可伴有納呆腹脹,便秘溲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食療藥膳】

涼拌三莧:鮮莧菜 100 克,鮮冬莧菜 100 克,鮮馬齒莧 100 克,調料適量。上 3味分別用開水浸至八成熟,撈出,浸入冷水 5 ~ 10 分鐘,控去水,切段,入調料拌勻即可。

痔瘡

溼熱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臨床表現】

肛門墜脹灼痛,便血,大便乾結或溏,小便短赤,口乾口苦,舌邊、舌尖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相當於內痔炎症期。

【食療藥膳】

涼拌馬齒莧魚腥草:鮮馬齒莧 250 克,鮮魚腥草 250 克,麻油、醬油、味精、醋、白糖適量。前 2 味同入開水中稍焯,撈出待涼,放入佐料拌勻。

小兒腹瀉

溼熱瀉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臨床表現】

瀉下稀薄,色黃而臭穢,腹部疼痛,身熱口渴,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食療藥膳】

馬齒莧粥:馬齒莧 20 克,粳米 30 克。先將馬齒莧洗淨、切碎、晾乾備用,粳米加水煮成粥,粥成加入馬齒莧再沸一下即可。也可酌加入食鹽或白糖調味。

盆腔炎

熱毒壅盛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馬齒莧

【臨床表現】

高熱寒戰,下腹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膿樣,質稠穢臭,口乾口苦,噁心納呆,小便黃短,大便乾結,舌質紅,舌苔黃幹或黃厚膩,脈滑數。

【食療藥膳】

雞冠馬齒藕汁飲:鮮雞冠花(白)250 克,鮮馬齒莧 250 克,鮮藕汁 250 克,白砂糖適量。前 2 味洗淨,加水適量煎煮 3 次,每次 20 分鐘,去渣取汁,文火濃縮後加入鮮藕汁,再濃縮至稠黏時,拌入白砂糖,拌勻晾乾,裝瓶備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