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中藥,不轉型就死

每天有看不完的不合格公告,業內一片哀嚎,

新藥典要全面上馬農殘重金屬,業內一片怒吼,

新藥品法假藥150萬,劣藥100萬;業內簡直不能活了……

不能活了,絕對的,藥品法實施,新藥典發佈,在目前的大規模抽檢力度不變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將面臨大規模的行業洗盤,大量企業將退出。

中藥特殊性存在,但不是問題的全部

誠然,中藥有其自然屬性,不少方面不受人為意志轉移,同一品種不同地區,不同年代,哪怕同一塊地出來,內在成分指標都不盡相同。

誠然,大家都在說中藥飲片的問題,源頭在種植混亂;種植政府不管,源頭不解決,只抓生產環節,是不負責任的懶政表現。

誠然,大家都在說,目前標準西化嚴重,指標各種不合格,檢驗方法各種不完善;造成各種不合理標準導致人為不合格。

對的,中藥的確有其特殊性,中藥存在不同的問題,以上問題,發現不足,發現有問題的,積極向監管部門提出完善意見。

但中藥質量的問題,真是全部是因為其自身屬性帶來的嗎?非也,非也。

中藥飲片,很大的問題在於其生產供應模式

目前生產模式:粗放式管理,品種大包乾,每個企業普遍生產500-1000品種。

目前供應模式:單個企業基本能供應滿足單個醫院的所有品種用藥需求

目前行業內普遍的企業實施的是大包乾生產供應模式,就是說醫院要什麼品種,我就可以給你生產供應什麼品種。看看這些企業,基本都生產500-1000多品種,捫心問一下,其中有多少個品種質量用心精細管理過?沒辦法的,品種太多了,哪怕你有這份心,你也管不了那麼細的,所以每個品種基本都是粗放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下出來的產品,質量難怪怕嘛。

同時,除了質量外,從成本角度分析。為什麼哪麼多的小企業,購買飲片分裝?造記錄?未檢驗銷售?因為,現行500-1000品種的大包乾生產供應模式,因為企業根本未形成規模生產優勢,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效率提高及成本的降低,從生產管理角度來說其生產成本絕對的非常高的,除非定價非常高,否則難以贏利的。但,中藥,普遍認識優點就是便宜,業內除了少數品牌企業,大部分企業不可能定價高,那麼怎麼辦呢?只剩下違規來降低成本一條路!

中藥飲片,活下去,先轉變生產供應模式

我們在解讀新藥品法、新藥典“四個最嚴”背後,其實很容易發現,目前監管層是要通過嚴控生產企業來倒逼其他問題的解決,壓力壓在生產企業,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活,沒能力解決問題,不思進取的死。叫苦沒有用,不如思考如何更好的活下去,怎麼辦呢?先轉變自己的生產供應模式吧。

未來生產模式:精細化管理,品種分工,只生產自身有優勢的品種(50-100個)

未來供應模式:通過物流批發企業,集合各企業不同品種,集中供應滿足醫院多品種需求。

品種分工,各企業以自身的資源優勢或工藝優勢等,集中生產部分品種(如50個-100個品種)。如以道地產區道地藥材資源為核心的,道地產區品種集中生產模式;如以核心技術優勢為核心的,單品品牌生產模式等等。

品種少了,成本上,就可以規模化了,就能形成規模化效率提高與成本降低了;質量上,就可以針對具體品種精細化管理了,生產過程也可以規範了。

你還怕品種被抽不合格嗎?你還怕飛行檢查嗎?怕當然怕,誰都無法百分百,但至少不那麼怕的要死的。

其他各種問題都迎刃而解

生產模式改變後,有精力管到種植環節了,在政府未來必要的政策扶持下,種植環節混亂解決可期(如果你生產500-1000個品種,你說管到種植了,不可能)

生產模式改變後,有精力研究質量標準了(不用再叫苦幾百個品種,要我3個月內提意見,瘋了吧?),對於標準有問題的,有精力有能力跟相關部門建議提要求了,完整的研究數據下,該改的得改。

生產模式改變後,有精力深入開發中藥資源了,品種垂直研發,打造黃金單品,健康開發,都成為可能;產品有內功了,而不只是銷售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