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回顧 中藥 第四天

四.藥性理論

1.中藥性能:又稱藥性,即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與特徵的概括。

藥性理論:有關藥性的理論,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等。

2.四氣

(1)概念:寒、熱、溫、涼四種性質,又稱四性。

(2)確定依據:從人體對藥物的反應中總結出來的。

(3)陰陽屬性:寒涼屬陰,溫熱屬陽。

(4)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涼—平

大熱—熱—溫—微溫—平

●四氣的作用:

(1)溫熱性的作用

副作用:傷陰液。

(2)寒涼性的作用

副作用:傷陽氣

3.五味

(1)概念:五味本來是指辛甘苦酸鹹物種真實的滋味,但性能當中的五味主要是用於反映藥物作用的一些性質和特徵。這些作用主要是補瀉斂散方面。

是藥物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也是對藥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澀附於酸,淡附於甘。

(2)確定依據:口嘗實踐真實滋味和藥效歸納。(主要掌握性能的味)

(3)陰陽屬性:

辛、甘、淡屬陽

酸、苦、澀、鹹屬陰

作用:

(1)辛味的作用 (芳香的氣味)

①能散:

散表邪(治表證,荊芥),散內結(治痰核瘰癧,夏枯草)

②能行:

行氣(治氣滯證,陳皮),行血(治血瘀證,川芎)。

③能潤:

潤腎燥(治腎虛證,菟絲子)。

不良反應:耗氣傷陰。

(2)苦味的作用

①能洩:

1、降洩(降肺氣,治喘咳,厚朴;降胃氣,治嘔惡,柿蒂)

2、通洩(通便瀉下,治熱結便秘證,大黃)

3、清洩(清熱洩火,治火熱內熾證,梔子)

②能燥:

清熱燥溼(苦寒藥,治溼熱證,黃連),燥溼散寒(苦溫藥,治寒溼證,橘皮,厚朴,蒼朮)

③能堅:

苦能堅陰。黃柏堅腎陰,治腎陰虛相火妄動證。

不良反應:傷津、 敗胃。

(3)甘味的作用

①能補:

補氣(治氣虛證,人參),補血(治血虛證,熟地),補陰(治陰虛證,麥冬),補陽(治陽虛證,巴戟天)。

②能緩:

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緩和筋脈拘攣(治筋脈拘攣證,甘草),緩和急躁易怒(治髒躁病,小麥)。

③能和:

和味,和中(補虛藥,消食藥),調和藥性(甘草)。 參考可以 和毒。

不良反應:膩膈滯胃。

(4)酸味的作用

①能收澀:

治滑脫不禁證。在肺斂汗固表、斂肺止咳,治自汗盜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腎澀精止遺,治遺精滑精遺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腸,澀腸止瀉,治久瀉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臟,收斂固脫,治元氣將脫證,如龍骨。

②能生津:

治津虧口渴證,如烏梅。

不良反應:收斂邪氣。

(5)鹹味的作用

①能軟堅:軟堅散結,治癥瘕等,如鱉甲。

②能瀉下:治燥屎內結證,非常侷限只有芒硝。

不良反應:多食鹹則脈凝澀。

(6)淡味的作用

①能滲能利:能滲溼利水(能利尿)(豬苓,澤瀉,薏仁)(甘淡並提)

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行作用。

歸經的確定:是在中醫臟腑筋絡學說的基礎上,以所治的病症為依據。

臨床意義:能夠增強用藥的準確性。

獲取更多考研信息,前往全國中醫考研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