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在全球排名越來越靠前,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祕密

中國銀行業在全球排名越來越靠前,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王麗娟

在我國這樣一個以間接金融為主的國家,銀行業的發展對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我國銀行業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發生哪些變化?

近期,英國《銀行家》公佈了2018年全球銀行業1000強榜單,中國銀行業佔據了主導地位。據統計,共有135家中資銀行入圍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其中,18家中資銀行躋身前100名,81家銀行位居全球前500名,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更是首次佔據了全球1000強的前四名。可以看出,2017年以來的嚴監管,並沒有阻礙銀行業穩健前行的步伐,反而助推了銀行業的改革轉型,這也是《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這本書所闡明的主題——監管強化推動改革轉型,即契合了2017年銀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宏觀金融環境,也為中國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瞭發展方向和具體路徑。

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2017年,中國銀行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經歷了深刻變化。從監管環境看,新的監管框架逐步形成。2017年以來,我國“一委一行兩會一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的新監管框架逐步形成。中央層面,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一行三會”調整為“一行兩會”,強化了央行履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的職責,同時更加註重功能監管和監管協調;地方金融監管局則與一行兩會一局形成錯位監管和補充。在新的監管框架下,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如我們所熟知的宏觀審慎評估(MPA)、“三三四十”專項治理行動等,這些監管措施和政策的出臺為我國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瞭發展方向。

從宏觀經濟看,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首次突破80萬億元,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日益顯現。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動能正在形成。過去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離不開銀行業強有力的支持,未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鼎力相助。

中國銀行業在全球排名越來越靠前,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附其時而不失其稱則成。面對變化和挑戰,銀行業金融機構順勢而為,積極佈局,取得明顯成效。正如《報告》所指出的,2017年,中國銀行業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攻堅戰深耕發力,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銀行業的新氣象、新作為。一是迴歸本源,資金“脫虛向實”成效顯現。《報告》指出,嚴監管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步迴歸本源,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二是精準扶貧,普惠領域金融可得性持續提升。《報告》認為,銀行業金融機構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圍繞“精準脫貧”紮實開展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小微、三農等普惠領域的金融可得性持續提升。三是有進有退,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報告》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一方面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壓縮過剩產能,另一方面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優化調整信貸機構,提升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此外,《報告》在向讀者全面展示中國銀行業新氣象、新作為的同時,還通過專題等形式向讀者詳細勾勒了今後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同時提出了新時代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舉措。

新時代 新挑戰 新作為。展望未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作為,擔當起新時代銀行業該擔當的責任。(作者系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銀行業在全球排名越來越靠前,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