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皇位,打下万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业!

大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黄袍加身的典故耳熟能详,都知道赵匡胤那时是个带兵的,出去打仗时走到陈桥被部下黄袍加了身迫不待已做了皇帝。但谁派他出去打的仗?是朝廷。朝廷有谁?是孤儿寡母。当家的皇帝呢?死了!这位去世的年轻皇帝就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神武的周世宗柴荣!这些兵将都是去世的年轻皇帝柴荣留下来的,他要是不死,就没有宋太祖,也没有大宋,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幼年家贫,投奔姑父!为谋生独自经商,政治斗争,他的妻及子、继父郭威的家眷全被杀害!及至郭威愤而起兵,后被部下黄袍加身(没错,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是郭威)曲折登基(是为周太祖),柴荣仍在外(邺城)镇守!郭威在位5年(950-954)死后,柴荣接任继父皇位(是为周世宗)。这位英明的皇帝开始了他传奇的治国之路!

捡来皇位,打下万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业!

给我三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中国:登基伊始,他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对于未来的治国具有充沛的底气和自信心(奈何天不遂人愿,整个治国只有5年)!

罢相亲征:登记当年即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召大臣议欲亲征,宰相冯道极力止,柴荣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怒曰:"冯相何少也(冯相你真幼稚啊)!"乃罢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山压卵耳!"他率军兼程速进,在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杀,刘崇单骑北逃,契丹军退逃。此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皇位是继承继父的,和郭威并无血缘关系,也无战功,不能服众,冯道说陛下和唐太宗能比吗就是赤裸裸的看不起这个新皇帝。),他趁胜整饬军纪。樊爱能、何徽等70多名将士因临阵脱逃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

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

毁佛铸钱为军需:当年有檀越销融铜钱以铸佛的风气,周世宗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毁灭天下铜制佛像,要销毁佛像以铸造铜钱。世宗限定民众于五十日内缴纳,官府收购。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铜佛而不缴纳,则判死刑。一时天下佛像几灭。官员议论纷纷,周世宗却说:"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你各位不要对我毁去佛像这件事有疑虑。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铜像岂是所谓的佛呢?而且我听说过,佛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头颅、眼睛都可以布施给别人。如果朕的身体可用来救济民众,我也在所不惜啊。")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除重点保护寺院外,一律停废。禁私度僧尼,禁僧俗舍身,并下诏毁铜佛像以铸钱。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赐与匾额的重点佛寺,其余寺院一律毁去。又对僧侣条件严格限制,必须要会背诵一定卷数以上的佛经并取得尊长同意,才能出家,否则犯罪。且禁止一切当年佛教徒"自残式布施"(斩断手脚、以热油烫脸等)明志的风气,最后,废去佛寺30336所,还俗61200僧。全国寺院仅余两千所。

捡来皇位,打下万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业!

在封建社会,能跳出民俗意识窠臼,客观认识宗教、理性对待佛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修佛是为的度化世人,心向善就是供佛了,这些思想是一般人(包括现在)远远达不到的!比起那个梁武帝更要不知道高明多少倍了!关键是利用这些毁佛得到的铜用于铸钱支援平川军,更是物尽其用!

虚心请教纳良言治国: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作作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一月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柴荣一生最值得称赞的是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柴荣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遇疾而返。

后世评价:

欧阳修:"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马光:"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朱熹:"周世宗亦可谓有天下之量,才见元稹均田图,便慨然有意。""周世宗规模虽大,然性迫,无甚宽大气象。做好事亦做教显显地,都无些含洪之意,亦是数短而然。"

马天骥:"周世宗当天下四分五裂之余,一念振刷,犹能转弱为强。"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捡来皇位,打下万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业!

周世宗在位5年零5个月,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科举水利农业等各方面均长足进展,国土也扩大一倍,立下万丈雄心励精图治,开疆扩土,为继任者留下百废俱兴的万里山河,后赵匡胤兵不血刃黄袍加身,开创大宋盛世,正是延续了周世宗开创的大好局面。周世宗柴荣,一个伟大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