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大家好,我是青墨,今天我们讲讲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甘罗,甘茂之孙,甘茂,是楚国,研习习诸子百家的学说,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活跃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时期,得张仪、樗里子引荐而效力于秦惠文王,深得秦惠文王赏识。甘茂曾协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秦武王即位,张仪、魏章被迫离秦赴魏。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即派甘茂去平定蜀地。甘茂平蜀后即与樗里子分任左、右丞相。

他12岁就被封为上卿,在当时相当于宰相,可是之后史书上却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就好像此人凭空消失了一样,留下的只有后人的遐想。他,就是甘罗。

有一天皇帝找甘罗爷爷的麻烦,让他拿三个公鸡蛋出来,否则杀头。甘罗见爷爷愁眉苦脸,问清原由之后替爷爷去见皇帝。皇帝问甘罗:你爷爷呢?甘罗说:在家生孩子。皇帝说:哪有男人生孩子的?甘罗答曰: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哪有公鸡下蛋呢?皇帝被甘罗逗乐了,自然免了甘罗爷爷的死罪。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只不过那是秦王还只是个王,那时还没有皇帝。甘罗十二岁当宰相,也是真事。

公鸡下蛋的事使秦王很欣赏这个少年,便安排到吕不韦那里做门客。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后,秦王想和燕国联手攻打赵国,便派张唐到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去,吕不韦出面请张唐,张唐还是不愿意。于是甘罗去劝说张唐。

甘罗对张唐说,论功劳,你比武安君白起差远了,论宠信,应侯范雎比文信侯吕不韦差远了。范雎想攻打赵国,白起很为难,结果死在了杜邮,现在吕不韦亲自请你,让你干活你不干,不知道你会死在哪里。张唐乖乖赴任。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张唐出发前,甘罗主动请缨前往赵国,对赵王说: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做宰相,两国交好,为什么呢?为了联手打赵国,赵国危险了。赵王不如把河间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让秦国遣回燕太子,然后赵国你自己去打燕国,赵国强,燕国弱,还怕那不回五座城池么?赵王果然割让河间五城给秦国,秦国遣回燕太子,赵国攻打燕国,攻下上谷三十城,又将十一城给秦国。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净得十六城,全是这个12岁天才少年的功劳,于是秦王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宰相。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为何少年成名的甘罗,历史对他的记载那么稀少,他又是为何凭空消失?

甘罗之死有两种说法。

一,秦王杀害说。这种说法在鄢陵当地广泛流传,甘罗出使赵国,初出茅庐便旗开得胜,显露出它具有超群的应变能力和非凡的雄辩才能,他被封为上卿后,秦王把他招进内宫,陪娘娘赏花下棋,不让出宫。在宫中他看透秦王残暴狰狞的面孔,特别是在嫪毐事件发生后,株连数千人,太后也被打入冷宫,许多直臣劝谏被杀,甘罗恨的咬牙切齿,决心不保昏王暴君,但他又被圈在宫中插翅难飞,每日里度日如年,于是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准备以身殉国。一天,甘罗正陪着娘娘下棋,忽报秦王回宫,甘罗心生一计,等到秦王走进宫门时,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脚,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气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剑便刺死了甘罗,一道剑光闪过,一代神童倒入血泊中。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人们把甘罗的死归罪于残暴的秦王,以表达人们对这位神童英年早逝的惋惜。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二,无疾升天说。这种说法见于《东周列国志》的第一百四回,有诗云: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请看春花与秋菊,时来自发不愆期。燕国太子丹在秦,闻秦之背燕而与赵,如坐针毡,欲逃归,又恐不得出关,乃求与甘罗为友,欲资其谋,为归燕计。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遂无疾而卒。高才不寿,惜哉!太子丹遂留於秦矣。

这种说法是把甘罗的死托付於鬼神,为甘罗的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封建社会的作家面对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而经常采取的写作手法。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谈甘罗是如何死的,这反映了司马迁对史料的认真鉴别和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但司马迁在评价甘罗时说:"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疆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很公正客观,他没有正面说秦国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但在字里行间却有谴责之意。

通过对吕不韦政治生涯的分析,甘罗很有可能是被吕不韦暗害的,然而对于甘罗的墓葬也仍是一个谜。

据《鄢陵地名志》载:甘罗村,原名张湾,据传甘罗灵柩从古蔡河上游冲下,至此搁浅,捞棺安葬于此,建墓筑庙,故以为村。甘罗在咸阳官居上卿,死后应葬在咸阳附近,棺木怎么会冲到鄢陵呢?对此有的学者对鄢陵的水系进行过考察。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古时候的地貌不似今天这样平坦,是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而现在甘罗村之西北的确有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旧河道,在县城的北部还有两条较大的水系,因此他们确信甘罗死后漂棺到这里被村民义葬,并建庙祭奠这位早慧少年。我认为这种捞棺说法不可靠,试想如果甘罗葬在咸阳,怎会被洪水冲走呢?一般的墓地都选在地势比较高地方,假如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棺木被冲进河道,而位于河南许昌的鄢陵距离陕西咸阳有千里之遥,这途中要经过许多大小河流;经过许多桥梁码头;要经过数不清的急流险滩;特别是泥沙的冲刷以及各种岸堤的碰撞,无论怎样结实的棺木也会被无情的洪水摧毁。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因此我认为甘罗死后,是其父亲扶灵柩从水路乘船回到鄢陵,与他的祖父甘茂合葬在现甘罗村。因为古代漕运发达,水运曾经主宰交通几千年,只是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漕运才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江南大运河仍还保留着昔日漕运的繁华,鄢陵县古代有蔡河漕运之利,甘罗的父亲走水路将灵柩运回去,与父亲墓地安葬完全合乎清理。据《民国县志》载:"甘罗墓不在鄢陵……甘茂得罪於秦,亡于齐,又使於楚,楚王欲置相于秦,范蜎认为不可,故秦相卒向寿,而茂竟不复入秦,足于魏。鄢系魏地,此当甘茂墓。"又据《嘉靖鄢陵志·古迹》中载有:"蔡河贯陈颖之槽。"明代,蔡河流经鄢陵,其故道距甘罗村北一里左右,至今仍有古蔡河遗迹。又按:"蔡地虽近鄢。然罗少卿即仕秦,而墓乃在此,未详。"作为地方志,古人恪守一方信史,摈弃了民间传说。另外,据明代嘉靖年间的都御史刘刃所作《甘祠古枣》一首诗中说:"才犹未可轻年少,野史讹传早相秦。"可见古人对甘罗神童也认为是个谜。


年少成名,十二为相,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少年甘罗


至于为什么捞棺说流传这样广泛,主要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看到,甘罗的父亲为爱子送葬这一残酷的事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在中国民间是一种感情上很残酷,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便杜撰出捞棺漂流之说,用以冲淡这种父亲为子送葬的感情折磨,这也说明了人们对甘罗的敬仰和爱戴。据说甘罗庙规模很大可惜毁于1958年,只留下这株古柏,然而古柏不会说话,它只能默默见证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