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欣平——为患者点一盏灯,开一扇窗,点亮患者生活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欣平——为患者点一盏灯,开一扇窗,点亮患者生活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欣平——为患者点一盏灯,开一扇窗,点亮患者生活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欣平——为患者点一盏灯,开一扇窗,点亮患者生活

【杨欣平】男,汉族,1994年参加工作,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主任医生。曾获得昆明好人光荣称号、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先进个人称号、云南省医德医风标兵称号。带领科室2次获得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次获得国家卫计委,人力资源部全国防治艾滋病先进集体关荣称号。

2000年-2004年间,在上级导师的指导下,杨欣平作为艾滋病母婴项目主要参与者,在国内率先完成了23例母婴阻断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帮助23例艾滋病母亲生下了22例健康宝宝。首次在国内使母婴传播率大幅下降,为国内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提供了宝贵经验。2003年开始,首先在云南省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国内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少数治疗点之一。

个人事迹

1998年左右,在云南陆续出现了艾滋病病例。由于恐惧,歧视,更由于无知,艾滋病患者没有地方提供治疗,更没有医生愿意从事艾滋病治疗工作。很多患者由此死亡。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作为医者的我,为了减少患者死亡,拯救生命,履行医生神圣职责,背负了巨大压力,巨大的不理解,杨欣平从此开始了与艾滋病作斗争的使命。

1999年中秋佳节,杨欣平所工作的科室,收治了一名呼吸困难的患者,令他终生难忘。尽管使用了各类抗菌素,穷尽可能的治疗手段,但患者还是在绝望中离世。本是一例普通的死亡病例,可是却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后几日,从疾控中心传来消息,患者确诊艾滋病。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患者是艾滋病人,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护手段。巨大的惊恐油然而生,自己会不会被感染?恐惧,害怕,绝望的情绪占据了整个心扉。经过检查,才慢慢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事后,他冷静下来思考了这个病例,心中产生了一丝的兴趣,怎么会有如此令人恐惧的疾病?从此以后,艾滋病患者陆续增多。另一个震撼杨欣平内心的病例是一个小孩子,年仅6岁的孩子死在病房里,临死时,话都不会说了,只是大大的眼睛求助地看着他。那眼光,像根刺,永远插在他心上。作为医者,杨欣平暗下决心,一定要与艾滋病做斗争,把患者从死神里拉回来。

2000年-2004年间,个人职业生涯最有意义的工作圆满完成,在上级导师的指导下,杨欣平作为艾滋病母婴项目主要参与者,在国内率先完成了23例母婴阻断工作,克服重重困难,23例艾滋病母亲生下了22例健康宝宝。首次在国内使母婴传播率大幅下降,为国内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3年开始,首先在云南省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国内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少数治疗点之一。由于治疗病例数不断积累,探索,掌握了艾滋病治疗的关键技术,制定了艾滋病治疗的标准,核心指标,副作用处理等技术,为云南省大规模抗病毒治疗提过了宝贵经验。

通过17年的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杨欣平基本摸清了云南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总结了治疗方案,汲取了经验教训,并作了全省性的推广。历年累计,为1万余人次患者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

云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地域广,多以边疆地区为主。作为省内成长起来的专业人员,为使边疆地区提升治疗能力,减少患者治疗负担,杨欣平每年深入边远地区,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培训,会诊,举行病例讨论,为云南省治疗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

艾滋病受影响人员甚广,大众人群的教育极为重要,除了治疗工作外,杨欣平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五华,盘龙,西山,安宁等社区,监狱,劳教场所监管场所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大众人员的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17余年的艰苦工作,同时收获颇丰。个人获得昆明好人光荣称号。一次获得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先进个人称号。获得云南省医德医风标兵称号。带领科室2次获得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一次获得国家卫计委,人力资源部全国防治艾滋病先进集体关荣称号。

在艾滋病治疗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及困难。仅有饱满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艾滋病为最近30年才出现的疾病,对它的认识,认知比较有限。对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并发症教科书中都没有记录。为此,杨欣平边工作,边总结,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请教国内同行,逐步把我省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常见的疾病谱弄清楚。并在省内开展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系统性治疗,首先在省内诊断了马尔尼非蓝状菌,弓形虫脑病,隐球菌脑膜炎等少见疾病,并探索了成熟的治疗方案。在省内首先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性治疗,职业暴露的评估及处理。

在省内在艾滋病合并结核,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合并梅毒,合并深部真菌病,治疗水平居全省领先水平。目前,由于对艾滋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对艾滋病危害的了解更进一步,且需要终生治疗,挑战会越来越大,要求会越来越高,杨欣平将继续在现有的基础上,在艾滋病合并肿瘤,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等领域,继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技术更加精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除了完成日常的医疗工作外,教学任务是杨欣平面临的另一重要任务。由于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分布比较广泛,许多患者地处边疆,到昆明接受治疗并不现实,且花费较高。为了培养地方的医疗队伍,他先后多期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承担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参加了云南省组织的培训班教学工作。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杨欣平总是精心准备教学材料,精心挑选教学案例,组织家人试听试讲,细心总结教学技巧,授课效果深受学员好评。

不仅如此,杨欣平还深入到德宏,大理,临沧,红河,保山,昭通,版纳,思茅,曲靖等基层边远地区,参加继教项目培训班授课,参加疑难病例现场讨论会,会诊等工作。参加培训的学员达4千余人次,为云南省艾滋病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杨欣平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到五华社区,盘龙社区,官渡等社区讲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向大众宣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避免艾滋病的传播。如何和谐地同艾滋病患者相处,为什么不能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知晓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患者。

面对艾滋病患者,仅有态度是不够的。许多患者处于绝望,无助中。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比较多,困难不少。有的患者面对经济的压力,杨欣平总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向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筹款,以解燃眉之急。有些患者找不到来医院的路,他总会不厌其烦为他们电话指路。有些患者总解不了心中死结,他总耐心听他们倾诉。有些家属无法接受亲人的疾病,抛弃,遗弃患者的例子不少,他总耐心说服,开导。杨欣平一直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些患者点一盏灯,开一扇窗,点亮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编后语

2018年“云南医师奖”(第二届“云南医师奖”)是根据《云南省医师协会章程》,经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省医师协会主办的全省15万医师的最高荣誉奖项。经16个州市相关医疗单位按标准严格推荐候选人,依据选树办法,由各州市卫计委(局)进行初评并公示后,共推选出29位入围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