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從家門步行10分鐘內就可享文化服務、用手機即可免費下載電子圖書、全區100%的村居(社區)設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無論是“老佛山”,還是“新市民”,都可在禪城這座城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共建共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自佛山市啟動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作為中心城區的禪城,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探索,於去年成功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打造了文化制度建設、文化惠民服務、文商旅融合發展、文藝事業繁榮等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同時繼續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助力佛山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建設更具品質的文化導向型城市。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文化制度建設

每年投3000萬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面向新時代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禪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步履更加堅定,思路更加清晰。

經過深入調研,“嶺南文脈·品味禪城”成為禪城開啟文化建設新徵程的行動口號。為將這一美好願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化民生,禪城區制定了《“品味禪城”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未來三年的文化建設規劃了路線圖,制定了時間表,列出了“施工單”。

作為統籌禪城未來三年文化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行動計劃》高起點科學規劃文化發展路徑:著力構建嶺南文化傳承、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產業、文城相融城市建設、城市文化形象傳播等五大文化體系,著力文化遺產保護,活化歷史文化街區和建設特色文化街,重大品牌文化活動,全域旅遊,文化創意產業主題園區,特色小鎮、美麗村居和古村活化等六大文化抓手,推進30多個重點示範項目,形成“品味禪城”文化建設方陣,開啟禪城文化建設新徵程。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而如何為禪城文化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激發各方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和活力?今年4月,《佛山市禪城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修訂)》(簡稱《辦法》)正式印發實施,《佛山市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佛山市禪城區文藝社團(隊)扶持辦法(修訂)》《佛山市禪城區文藝精品資助辦法(修訂)》《佛山市禪城區扶持旅遊產業發展辦法(修訂)》等四份配套政策文件也同時發佈,旨在以“組合拳”方式進一步推動《行動計劃》的實施。

根據《方案》,禪城將每年安排不少於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髮展文化產業,通過獎勵、補貼等方式,積極促進文化產業項目落戶,促進文化產業領域投資;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有力推動中心城區文商旅跨界融合發展。

其中,根據上述文件,禪城區每年將最高投入300萬元用於非遺保護和產業化開發扶持,每年分別對文藝團體培育、文藝精品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資助,每年對組織遊客到禪城旅遊並住宿的旅行社給予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扶持。

文化惠民服務

形成城鄉一體十分鐘文化圈

到紫南賦文化廣場觀看文藝演出、到紫南村文體藝術中心過把粵曲癮、每週觀看免費放映的院線大片,這些都已成為紫南村退休教師譚結好的生活日常。

譚結好並非個例。在紫南村,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據瞭解,在紫南村內,既有80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動中心,有可容納8000多觀眾的紫南賦文化廣場,還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每月一場以上電影,每季度起碼一場文藝演出,每半年一個以上文化展覽……紮根於百姓生活的十分鐘文化圈,目前已覆蓋禪城所有村居。早在2009年,禪城區已在全市率先啟動“十分鐘文化圈”建設,目前,禪城十分鐘文化圈各類活動站點已達到875個,成為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主陣地,全區已建成136個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而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集中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2003年起,禪城在國內區縣一級率先探索聯合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優先發展中小型圖書館,通過創辦一大批市民身邊的圖書館,實現圖書館的社區化、普及化。

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圖書館建設方式,禪城區聯合圖書館總分館制服務體系以全面統籌管理“人、財、物”為核心,以管理統一、服務統一、資源高度共享為主要特徵。在分館建設上,禪城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多級投資的全新辦館模式,分館館舍由街道(或企事業單位)無償提供,館舍所有權歸屬街道;分館管理由禪城區圖書館全權負責,分館的運作經費由區政府直接下撥給總館,由總館統籌,實現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完全分離,打破了我國一直以來實施的“一級政府負責一級圖書館”的分級財政的建設體制,避免了總分館製圖書館建設中最容易出現的各自為政、服務水平不均等諸多弊端。

除總館和分館外,為把服務網絡延伸至基層,禪城區聯合圖書館還將條件成熟的基層圖書館納入聯合圖書館服務體系,以基層服務點(成員館)的形式開展服務。

到目前為止,禪城區圖書館形成了“一主館、五分館、十七成員館”的三級圖書館服務網絡,並積極利用汽車圖書館開展流動服務,使圖書館服務延伸到基層社區、企業園區。2016年,禪城區成為廣東省首批圖書館總分館制試點地區,2017年通過驗收並轉為示範地區,在全省範圍內推廣。據統計,去年禪城區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21.5萬人次,圖書借閱148.9萬冊次;汽車圖書館服務次數305場次,接待讀者3.5萬人次。

群眾按需“點單”,政府精準“掌勺”。去年上半年,禪城區“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臺上線並試運行,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新體驗,這也是禪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站式平臺。據統計,2018年以來,平臺共接待訪客18萬人次,上線活動主要有文化類活動、體育類活動、旅遊類活動,其中關注度最高的為文化類活動,佔比80.97%。

文商旅融合

打開區域合作的新空間

一人吹奏6把口琴表演經典曲目串燒、7歲女孩一人分飾正邪兩角講述《狼和小羊》故事、平均年齡近70歲的長者跳健美操……7月21日晚,在 “嶺南文脈 品味禪城”全民綜藝大舞臺祖廟賽區決賽上,15個節目輪番展演,爭奪明年1月舉辦的禪城區總決賽“入場券”。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全民綜藝大舞臺是今年禪城區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從今年5月起持續至明年1月,致力打造成為影響廣泛、大眾參與、意義深遠的全民文化藝術推廣與普及工程,成為發現千里馬的賽場、培養人才的搖籃、輸送人才的管道、實現夢想的夢工場。同時,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參與文化活動中,充分體驗博大精深的嶺南文化,實現“來佛山,遊禪城,讀懂嶺南”,進一步促進文商旅融合,助推禪城文化產業發展。

當前,佛山已吹響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終期驗收的集結號。舉辦全民綜藝大舞臺是禪城作為中心城區以“首善之區”為發展目標的文化擔當,也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一項民生工程,將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助力佛山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也正因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禪城旅遊才有了更為生動的體驗方式,大大有別於傳統、刻板的“景點遊”。 “幾年前來過佛山,感覺佛山現在變化很大,人情味也非常濃厚。“”來自韶關的黃尚,7月21日與家人朋友約30人,一起參團來佛山,白天遊玩佛山,晚上觀賞全民綜藝大舞臺祖廟賽區決賽,“這種白天觀光、晚上能看節目的旅程非常特別,這也算是遊禪城的意外收穫,覺得自己很幸運。”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通過挖掘傳統民俗活動,創新文化體育旅遊活動聚人氣、旺財氣,已經成為禪城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禪城已舉辦了行通濟、三月三北帝誕、2018第二屆佛山·禪城旅遊文化周暨高鐵經濟帶旅遊博覽會、第十六屆全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等重磅活動,吸引大批遊客遊佛山,品味禪城。例如第二屆佛山·禪城旅遊文化周暨高鐵經濟帶旅遊博覽會期間,共接待遊客102.49萬人次,同比增長12.3%;旅遊收入4.53億,同比增長15.8%。

為最大限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除了依託政府自身的力量外,禪城區還積極探索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方投資的公共文化發展格局。

2014年8月,禪城區首個文化惠民活動基地在佛山市創意產業園啟動;2015年,又在嶺南天地元吉黃公祠成立新的文化惠民活動基地;2016年,通過鼓勵發動佛山東建集團、廣東宏宇陶瓷集團等企業參與,順利完成水上關帝廟、李廣海醫館舊址、天后廟等一批文保單位的修繕……

除了硬件建設外,禪城區還不斷引進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目前,禪城區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組織達56個。以佛山創意產業園、知隱博物館、嶺南天地運營單位、南風古灶1506創意城、佛山市西貝戲劇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可提供專業、高端公共文化服務的組織和團隊,成為禪城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支撐力量。

與此同時,禪城區文體局還整合工、青、婦等部門資源,建立禪城區文群共建機制,成立文化志願者聯盟,推進禪城區青年123志願服務。據統計,去年在各大活動中,禪城派出大學生文化志願者近4000人次,服務各類群眾超過20000人次。

文藝事業繁榮

創作文藝精品送精神食糧進基層

陳昌榮一心想讓日漸衰落的家鄉,恢復曾經的繁榮,但前提是必須說服村民們從斬桉樹做起。這邊多次說服父親和大嫂依舊無果,那邊眼看工期一天天拖延,他決定要用些“心思”,卻不知父親陳伯和大嫂盧姑早已連成一線準備對抗他……在6月26日舉辦的“佛山韻律·群英薈萃”佛山市2018年度群眾戲劇曲藝展演中,禪城區話劇小品《家和村榮》那絲絲入扣的情節,讓群眾不禁被帶入其中。

當晚,除了話劇小品《家和村榮》外,禪城選送的粵曲表演唱《工匠藝魂》和情景小品《前程》均得到一致肯定。最終,話劇小品《家和村榮》、粵曲表演唱《工匠藝魂》脫穎而出斬獲金獎,情景小品《前程》也榮獲銅獎。

這三個節目均是本土原創文藝精品,其中粵曲表演唱《工匠藝魂》是以國家級非遺項目“佛山剪紙”作為切入點進行創編,《家和村榮》以環保理念振興農村發展為主題,而情景小品《前程》則以南莊紫南村的改革故事為題材。

文藝精品屢屢獲獎,充分體現了禪城區文藝創作實力。近年來,禪城區強化政策導向,優化文藝發展環境,狠抓文藝精品創作,積極實施《佛山市禪城區文藝精品資助辦法》《佛山市禪城區文藝社團(隊)扶持辦法(試行)》,激勵文藝作者創作具有禪城特色、佛山風格、嶺南氣派的文藝精品。

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樣本

同時,禪城依託每年各類展演、評選等賽事平臺,建立起群眾文藝創作新品新人不斷湧現的常態機制,使人民群眾可學、可聽、可唱、可跳、可演、可參與、可體驗,為全區群眾文藝創作培育了優品、精品。

在此背景下,一件件優秀原創文藝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斬獲多個大獎。據統計,從2015年至今,禪城區文藝精品斬獲國家、省、市級各類獎項165個。其中,作品評選類獎項134個、舞臺展演類獎項31個。

禪城文藝社團發展也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全區共有文藝協會(團隊)451個(支),各類文藝協會(團隊)會(成)員8796人。

此外,禪城還積極推進文化供給均等化,實施公共文化配送工程,全面開展送戲下鄉等各類送文化下基層活動,已成功打造少兒讀書節、“青春驕陽”青少年暑期文化活動、“璀璨夕陽”老年人文化活動等系列文化活動品牌,年均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近1000場次,受惠群眾達300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