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你創作的就是頭條

今日頭條的確有千人萬元的政策,但是收益大多都是大咖的事了。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還要堅持?最近很火的一首袁枚的詩,“白日不到出,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成為牡丹。而接受自己的平凡,卻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新的漣漪,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不能因為我們沒有做成牡丹,就失去綻放的勇氣,況且,夢想總是要有的,袁枚的詩並不像李白的詩那樣家喻戶曉,卻在若干年後,再度被傳唱。努力努力,希望還是在前方的。你創作的,就是頭條。獨一無二的,就是最好的。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杜子建現象時刻喚醒做自媒體的初衷

最近頭條上對杜子建的呼聲和罵聲都很高。不得不承認,無論怎樣,這是一種領袖氣質。即使對這種現象我也是又愛又恨。但是的確因為杜子建的這次互粉行動,我漲粉也很快。

但是當你寫文章漲粉的時候,你的喜悅是由內而外的。現實中人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了。而虛擬世界裡,人和人的距離卻更近了。你有多久沒有見過你的閨蜜或者哥們兒了,可是我,你可以每天都遇見。這就是網絡的魅力。只是,網絡和生活一樣,有擦身而過,有點頭之交,有難覓卻追尋的知音。當有人給你點贊時,當有人認可你的觀點時,當有人評論這是一篇好文章時,是興奮的。最好的聯結,應該是靈魂的聯結。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我這樣想,恰巧你也一樣。這種惺惺相惜,在現實中你有多久不曾遇見了。

所以,首先感謝杜子建,幫助我得到了一些粉絲。但是我想,互粉之後,頭條號的自媒體人更需要做的是做內容,然後和粉絲產生共鳴。即使最初的時候,我們是因為互粉而有交集,希望之後可以彼此學習,彼此成就。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自媒體新人如何快速轉正

很多朋友都在新手期的時候放棄了,因為轉正的過程的確很煎熬。我感覺自己像走火入魔了一樣時不時盯著手機,看指數什麼時候變化。後來才知道一週更新一次。

最後,分享一下我在新手期轉正的一些經驗。

1.文章一定要和熱點有關。

我有兩篇文章閱讀量還可以,一篇4.7萬。一篇5.4萬。其中一篇是二胎獎勵的文章,當時有一個二胎的熱點,還有一個是春晚安吉小魚兒一家的文章,發佈的時候恰逢春晚剛結束。有話題的地方就有流量,把握好時下最熱的話題,寫出自己的看法,不洩憤,不吹捧。客觀的進行評價,思路清晰,就會得到很好的推薦量。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2.文章的標題一定要吸引人

今日頭條的用戶是手機閱讀,平均每個題目的停留時間最多一兩秒。所以文章一定要配好三張優質圖片,色彩明亮,與文章相符。而且題目是最重要的。題目不能過於平鋪直敘,例如網店的經營容易出現的問題。可以改成,馬雲談網店,死掉的網店幾乎都犯了同樣的四個錯誤。

3.文章一定要有垂直度

每個人擅長的領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一定是有一個最擅長的領域。在頭條上發表文章很多時候都在梳理我們的知識結構,當在一個領域深耕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垂直髮文其實對每個自媒體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而且讀者更容易給你貼標籤,頭條也更容易推薦。

當然,還有一個漲粉的途徑,就是悟空問答。我在悟空問答上回答的一篇文章“頭胎兒子,二胎還是兒子,你是否感到後悔呢?”被推薦到今日頭條首頁,閱讀33萬,比今日頭條的文章閱讀率還高。(如果有想在悟空問答上答題開通收益的可以私信我)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人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收入過萬嗎?

每個人在今日頭條上創作的原因都不同,收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當你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粉絲的時候,收益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有個懂你的人,比什麼都讓人欣慰。

我是若爾心,希望可以像你的心一樣懂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嘿,朋友,希望你也加入到今日頭條的創作大軍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