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有關安東尼與火箭的適配性,之前已經寫過,這篇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回顧一下那篇文章:

當然,那篇文章其實有一點打臉,我當時覺得除非安東尼認為首發位置大於天,他會傾向於去湖人,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火箭。

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火箭的重要人員變動是阿里扎和巴莫特離隊(不在輪轉內的球員就不談了),安東尼、詹姆斯-恩尼斯和邁卡威加入。先不管這些球員水平和兼容性如何,火箭在引援方向上還是相當精準,少了兩個鋒線球員,引入兩個鋒線球員,而火箭上個賽季存在保羅、哈登遭遇傷病時,只能用達不到NBA水平的布朗、韋伯來撐時間,需要一個第三控衛作為備份,於是引入了邁卡威。

兩位離隊球員總共拿到1年1930萬的合同,而火箭引入這三位球員年均合同586萬,火箭的確省錢了。如果火箭選擇續約阿里扎和巴莫特,那麼在沒有任何引援的情況下,即使卡佩拉每年只拿1500萬,火箭也得交7000萬的奢侈稅,這顯然是老闆很難承受的代價,而現在,即使卡佩拉每年拿2000萬,火箭的稅也只有4000萬——如果火箭不動用迷你中產。

只有仔細計算一下火箭的交稅情況,才能明白為什麼卡佩拉的續約這麼費勁,如果火箭真的滿足卡佩拉每年2000萬的合同要求,那麼火箭今夏的補強很可能到此為止,迷你中產合同如果用滿,火箭還得多花1800萬在奢侈稅上面。

OK,不談錢的事,就目前火箭的陣容情況,比之上個賽季是變強還是變弱呢?

我們可以先簡單的對比一下這5位球員的真實正負值:

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o⊙)…

如果我們簡單的把WINS數據相加,會發現走掉的兩個球員多貢獻了5.34的WINS點——這個差距比一個PJ塔克少不了多少。

當然,你也可以不相信真實正負值,畢竟這是在特定球隊環境下打出的數據,也存在安東尼、恩尼斯、邁卡威來到火箭後打的更好的可能,實際上,我也認為恩尼斯的防守正負值低估了他的防守能力。

但即使我們進一步剖析安東尼、恩尼斯和邁卡威的技術特點,還是會覺得他們彌補不了阿里扎和巴莫特:

第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阿里紮上賽季之所以穩穩的坐在火箭首發3號位上,並不是因為他資格老,而是因為相比PJ塔克和巴莫特,阿里扎的攻防更加均衡。雖然上個賽季塔克和巴莫特在防守端經常有超過阿里扎的高光表現,客觀的說,塔克向上搖擺,巴莫特向下搖擺的能力也都要比阿里扎強,但阿里扎的防守再下滑也是3號位高水準,並且具備2~4號位搖擺和盯防側翼進攻箭頭的能力,而進攻端塔克和巴莫特的三分球就遠趕不上阿里扎每36分鐘7.3次三分出手+36.8%命中率的高產中效(塔克季後賽三分暴走另說),綜合攻防兩端,阿里扎沒有一端是拖的,這是三分更侷限於底角的塔克和三分時靈時不靈的巴莫特做不到的,所以火箭首發3號位只能是阿里扎。

回過頭來我們看安東尼和恩尼斯,有球迷們說,安東尼能進攻,恩尼斯能防守,兩個人互補,綜合下來剛好彌補阿里扎和巴莫特——可安東尼和恩尼斯不是卡卡羅特和貝吉塔,一看打不過可以玩融合,這兩個球員只有一個能作為首發出場,無論出場哪一個都做不到阿里扎的攻防兼備,這才是火箭在人員變動後最大的問題,現在不管是首發陣容還是五小終極陣容,火箭都拿不出攻防足夠均衡的五人組了。

第二點,安東尼、恩尼斯和邁卡威3人提供的其他能力,對火箭的作用沒有那麼大。這三人裡提供最多附加能力的是安東尼,他可以提供中距離單挑,這有多大用呢?我們對比一下安東尼、哈登、保羅、戈登四個球員的單打數據就知道了:

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注:安東尼單打數據裡包括了低位

效率水平擺在這,說真的,你讓安東尼分走一部分火箭的單打回合,其實會降低火箭的預期效率,而且很重要的是,火箭的單打頻率已經遙遙領先聯盟,他們還能有多少提升單打頻率的空間呢?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安東尼在火箭更好的空間環境下會提升單打效率,可問題在於,安東尼中距離為主,極低攻框頻率的打法,空間對他的加成會遠不如攻框+三分的魔球打法球員——安東尼已經連續兩個賽季籃下頻率聯盟後排水平。

所以,即使是安東尼更加強勢的進攻端,我也不太認為除了空間點的作用之外,他的附加功能對火箭的進攻效率提升有多大幫助,這點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講過,安東尼對火箭進攻提升更大的可能是:

1.出對位難題——對手過去可以把外線防守弱環藏在阿里扎這,現在沒辦法藏在安東尼這;

2.增加火箭的消耗能力——多一個持球點,減輕了燈泡和戈登的消耗,減少傷病風險和體能透支,但這個減少消耗到底能到什麼程度也很難說。

安東尼帶來的這兩個好處,恐怕也不一定能彌補他在防守端帶來的問題。

至於恩尼斯和邁卡威,他們帶來的附加能力就更少了——恩尼斯比阿里扎和巴莫特的運動能力要好,邁卡威作為第三控衛能得到的出場機會恐怕會很少,他糟糕的進攻會非常限制火箭給他的出場時間。

總而言之,在無法替代阿里扎攻防兼備特點的同時,火箭新晉三人能帶來的額外提升也非常有限。

當然,有些問題我們也不能這麼想——畢竟安東尼、恩尼斯、邁卡威不來,阿里扎和巴莫特還是要走,火箭3號位無論如何都要用人的情況下,有人可用總比沒人要好,而邁卡威上去撐時間起碼在防守端是沒有問題的,總比上個賽季用布朗和韋伯要好——如果這麼想,也就覺得三筆合同本身沒有問題,對,以這三個球員的能力來說,合計花了586萬火箭是賺的,只是我們在考慮火箭變強還是變弱這個問題時,就沒辦法強行將這三個球員帶來的加成描繪的那麼美好了。

在計算過奢侈稅賬單後,才會特別感慨一份垃圾合同對球隊上限有多大的傷害——如果安德森早被送走換了空氣,火箭也不至於失去阿里扎(雖然他的價格的確很貴,但今年夏天自由市場上3D球員很緊俏),卡佩拉的談判也不會這麼費勁了。現在火箭手裡還握有迷你中產合同,可這個迷你中產最後用不用,用多少額度,需要看卡佩拉最後簽了多大的合同,只有算過賬之後才會理解為什麼莫雷要如此堅持。

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在剩下的球員裡,值得火箭動用迷你中產合同的球員是胡德——雖然他在上個賽季過的並不如意,進攻效率糟糕,防守真實正負值大幅下滑,但相對來說,對比恩尼斯和安東尼,我更相信胡德在火箭改頭換面的可能性:

第一,胡德的三分球比恩尼斯好的多。胡德近兩個賽季都有每36分鐘近7次三分出手,三分命中率達到了37%~38%,他的問題在於還投了太多的低效中距離,40%+的中距離比重和40%+的中距離命中率嚴重拉低了進攻效率,在火箭,他不用承擔太重的持球進攻,大量中距離的毛病有人替他扳過來,如果只是作為空間點和有限持球點,胡德會比恩尼斯好用的多。

第二,胡德的防守橫移比安東尼好的多。雖然胡德上個賽季的防守真實正負值不佳,不過再往前幾個賽季,胡德的防守真實正負值並不差,他有2.03米的身高,有防守橫移,換防1~3號位都沒有問題,雖然體型偏瘦比較怕力量型鋒線,但如果假想敵是勇士的話,這個劣勢就還好。

火箭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如果火箭休假期最後一塊拼圖是胡德,那麼火箭整體實力比之上個賽季就更有想象空間——

問題在於,騎士很可能會匹配對胡德的報價,而火箭能給出的合同,騎士剛好匹配得起,甚至火箭是不是願意給迷你中產,還得看卡佩拉那邊能不能省下錢。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錢的事——勇士、凱爾特人各自有合同紅利,火箭有垃圾合同,這才是火箭逐鹿中原最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