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不好,偵查二組已經暴露,接下來的偵查行動可怎麼辦?”

“一組還在。”

“可是食物和飲水供給都在二組,一組現在斷水斷糧,舉步維艱。”

“有鄭志峰在,絕對沒問題!”

某次特種對抗演習,擔負敵後偵查滲透任務的有兩個小組,在滲透過程中二組不慎被敵發現,只剩下一組繼續執行偵查任務。而一組組長,就是鄭志峰。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同志們,指揮所傳來消息,二組暴露了。但是還有我們在,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決完成任務!同志們有沒有信心?”

“有!”伴隨著低沉而有力回答,該小組成員在鄭志峰靈活巧妙的指揮下,經過兩天一夜的秘密滲透,終於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巡查,成功滲入敵後,在戰鬥打響前的第一時間將敵後信息傳回指揮所,有效引導部隊對敵人實施精確打擊,為最後的勝利打了完美助攻。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鄭志峰究竟何許人也?為何會有如此魄力和能力,讓上級能如此放心地將偵查重任託付給他呢?讓我們走進這個兵王的單位,用心去感受一下他的“磨劍”之旅!

心懷金戈,以夢為馬

十二年前,鄭志峰就讀於廣西北海體育學院,主修體育保健及足球裁判的他,在校期間便已經考到國家足球一級裁判資格,以裁判身份擔任過各種級別聯賽和全國比賽。

當兵一直是他從小的願望。原本可以憑著自身的能力優勢在體育界闖出一番事業的鄭志峰,卻始終不忘那顆從軍入伍的心。那年入伍季,他毅然決然選擇了離開學校,報名參軍。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很幸運,他的軍旅第一站,就是特種部隊。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志堅行苦,鋒芒畢露

鄭志峰的兵之初和大多數新兵一樣,直線加方塊,站軍姿、走隊列、搞體能……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鄭志峰的身體素質還不錯,隨著各項訓練相繼展開,他很快就脫穎而出。

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熱愛,所以拼搏。新兵連期間,鄭志峰從未留給自己午睡的時間,三公里熱身是他的“開胃菜”,武裝五公里越野是“家常菜”,器械、戰術、障礙、攀登……每一項訓練課目成績他都不甘落後,力爭第一。

最後新兵下連考核,鄭志峰順理成章地以各項課目第一的成績穩居榜首。身邊的戰友評價他:“他之所以比別人強,絕不是強在天賦上,而是強在他對自己的那股狠勁上。”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臥薪嚐膽,愈挫愈勇

2008年,作為連隊尖子的鄭志峰,被單位推薦去參與全軍特種兵比武,這也讓他遇上了入伍以來的第一個難坎:武裝泅渡。鄭志峰從小就對水有恐懼感,連游泳都不會,讓他負重25公斤進行武裝泅度簡直比登天還難。當別人已經爭分奪秒備戰比武,他卻還在瘋狂地搶時間極力去克服對水的恐懼,就連領導也開始給他做思想工作:“小鄭,不行咱就算了吧!”

髒水一口一口地被嗆進嘴裡、嚥進肚子裡,嚴重的時候,膽汁都快吐出來了,但他依然沒有放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斷地苦練加巧練,他成功突破了自我!最終,他用武裝泅渡全隊第三的成績向所有人證明:“我鄭志峰,行!”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絕唱。”這句泰戈爾的名言,是鄭志峰的座右銘。正如他精武路上所付出的心酸與汗水,讓他成長,讓他蛻變,讓他深刻明白:“要想爭為人先,就要永不服輸!”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披荊斬棘,淬火成鋼

由於個人綜合能力的突出,入伍第二年的鄭志峰便已順利入黨,成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那年退伍季,懷揣著對特種部隊摯愛的他,選擇繼續留下。這一留,晃眼就是十年。

十年磨一劍,在特種部隊的日子裡,鄭志峰參加過狙擊手、獵人、跳傘、爆破、蛙人等諸多集訓,特種作戰課目,如跳傘、潛水、射擊、攀登、擒拿等他更是得心應手、樣樣精通。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利劍在手,出鞘展鋒芒。憑著過硬本領,鄭志峰曾在全軍特種兵比武中獲得傘降第三名,集團軍特種作戰比武榮獲綜合個人第二名,全旅尖子比武四百米障礙第一名、應用攀登綜合第二名,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在常人看來,這簡直就是“開掛”的軍旅人生!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朝乾夕惕,無愧於心

戰友們眼中的鄭志峰,是一位生活上和藹親切的老大哥,可是在訓練場上,卻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模樣。

2013年的全軍特種兵比武,鄭志峰因為前期高強度的訓練導致雙膝半月板、腰椎、頸椎等多處損傷,可是他卻硬生生撐下了負重35公斤的四十公里戰鬥體能訓練,每走一步都是刺骨錐心的疼痛,亦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有人問:“你已經很優秀了,何必還這麼拼命呢?”

他說:“我不希望我的軍旅人生有任何遺憾。”

牛!這位特戰尖兵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開掛”

男兒不展凌風志,空負天生八尺軀,既已選擇軍旅,便只顧風雨兼程,這就是一位特戰尖兵對迷彩歲月的完美詮釋。

用行動充分踐行入伍誓言,用汗水傾心書寫無悔青春。這,就是一位“兵王”的真正模樣!

作者 | 廖曉彬 馬小泉 來源 | 枕戈觀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