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這是一座位於川南的歷史名城,它因鹽而興,自古富商雲集,故有“千年鹽都”之美稱;它因燈而名,享譽國內外,故有“南國燈城”之美譽;它就是自貢,中華民國最早建的二十三個市之一,曾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曾被稱為“富庶甲於蜀中”。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名字起源

說起自貢,就不能不提井鹽,自貢地區的井鹽業從一口鹽井——富世鹽井肇始。東漢章帝時(76—88年),崔駰著《博徒論》即寫到富順(現為自貢市富順縣)生產井鹽。晉人著《華陽國志》明確記載了富順有“富義鹽井”。南北朝時,該井名“富世鹽井”,因其出鹽最多、商旅集中、老百姓得其富饒而得名。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 明代嘉靖年間,富順鹽業生產中心西移,新開自流等井。富順縣自流井鹽區與榮縣貢井鹽區相距5公里,產、運、銷聯繫十分密切,“前明以來本屬一廠,名曰富義”。富義廠是構成今日自貢城市框架的雛形。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 清咸豐時期,太平軍建都南京,淮鹽不能上運,清廷飭令川鹽濟楚。富義廠鹽業生產步入鼎盛時期,年產量佔全川的一半以上,年徵稅銀佔全川鹽稅收入的40%,自貢成為四川井鹽業的中心,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鹽都”。

  • 抗戰時期,沿海淪陷,川鹽再次濟楚。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戰時軍需、民食及支援抗戰,國民政府決定設市。民國28年(1939年)8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縣第五區和榮縣第二區的產鹽區,取自流井和貢井第一字合稱自貢市。9月1日,自貢市政府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

抗戰貢獻

抗戰時期,因戰時需要,自貢鹽場年均產量增加到480多萬擔(約24萬噸),不僅支持了川、滇、湘、鄂、陝等地的鹽用,鹽稅更佔了全川鹽稅收入的80%以上。而抗戰期間,四川承擔了政府財政總支出的30%以上。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抗戰後期,國民政府財政嚴重困難,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國民節約獻金總會會長的馮玉祥將軍兩次來到鹽都自貢募捐資金,自貢全境民眾積極響應號召。自貢著名鹽商餘述懷慷慨陳詞:“述懷經營井灶多年,時下也週轉不靈,但毀家紓難義不容辭,我現場捐款1000萬。”頓時,掌聲雷動,全場沸騰。此後,大鹽商王德謙又捐款1000萬,外加500萬元價值的食鹽。餘王二人,雙雙創下個人獻金的全國最高紀錄。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馮玉祥將軍題“還我河山”

在支援抗戰的過程中,自貢人傾其所有,捐款創下了多項全國第一:全市22萬人捐款1.2億兩千多萬法幣的捐款全國最多、人均獻金600元、戶均獻金約3000元、個人捐款全國最多等等。連當時的重慶捐款都不及自貢捐款的三分之二。另外,早在1942年,自貢鹽工們就捐款購買了“鹽工號”、“鹽船號”兩架飛機,他們累計捐款數額達到1000多萬法幣。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解放,迎來了這座古城的新生。上世紀90年代以前,自貢是川內最早的省轄市之一和工業重鎮,緊隨成都、重慶在川渝地區撐起了“成、渝、井(自貢)”的三足鼎立格局。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然而20年後再看,2016年四川各市州的GDP排名,自貢已經掉到了尷尬的第11位。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如何找回昔日的雄風,成了擺在自貢人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

好消息是:2017年4月21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發出通知,自貢成為了四川唯一的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自貢的城市面貌將煥然一新!

一座千年古城,抗戰捐款上億元,如今亟待浴火重生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