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這個問題,“保險觀察”之前在文章裡的好幾個角落有提到過。

不過,沒有單獨寫過。

所以看到還是有很多小夥伴懵懵懂懂地說不清楚保險的本質。

於是今天就單獨寫一篇,來揭開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保險可以保什麼風險?

今年世界盃,賭個球,冷門頻出,小心臟怦怦怦地跳,天台太擠都擠不下了。既要承擔賭球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還要承擔賭球可能帶來的人身風險。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哎呀我去,風險實在太大了,能不能買個保險保障一下?

還真別說,真出現過"世界盃遺憾險"這樣的奇葩保險。

在2014年世界盃的時候,有一家財險公司推出了"世界盃遺憾險",分為小組賽遺憾險、八強賽遺憾險和大力神杯遺憾險3款產品,投保價格為8元,如果支持的球隊在其所投保的賽段被淘汰了,就能獲得相應的支付寶集分寶補償。

不過,由於產品涉及違規,世界盃小組賽剛結束,就被監管叫停了。

為什麼這種險是違規的呢?

保險,保險,既然保的是風險,為什麼賭博的風險不能保?

這就要說到風險的類型。

風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投機風險,還有一類叫純粹風險

投機風險有獲利、無盈虧、虧損三種可能性。比如賭球就是典型的投機風險,運氣好賭對了可以獲利。運氣不好可能虧損。也有可能不輸不贏。

而純粹風險則只有發生損失和不發生損失兩種可能,不會有盈利的可能。比如生病需要住院,你就面臨著要花錢去看病,在經濟上就發生了損失;而如果你沒有生病,那就不會發生相關的醫療費用支出。但是,絕對不可能因為沒生病而獲得額外的經濟利益。

這,就是純粹風險的意思。只有純粹風險,才是唯一可保的風險類型!

所以,像賭球這種投機風險就不在可保風險類型之中了,保險公司推出"世界盃遺憾險"這種不符合保險利益的險種,讓保險成為了可能獲利的工具,因此很快就被監管槍斃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保險是不是"保"的風險?

“保險觀察”前面一直說,保險可保的是純粹風險。

那麼對我們普通投保人來說,買保險是不是為了保風險呢?

對保險公司而言,當他決定承保一份保單時,就意味著他"保"下了這個風險。

但我們投保人要買保險,用"保"風險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恰當,我們投保的行為其實是在轉移風險。

保險是風險管理的的具態化。用來管理財務風險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自留風險、迴避風險、控制風險和轉移風險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應對風險的四種方法

自留風險的意思就是不採取任何應對風險的措施,全部由自己來承擔風險。也可以理解為風險對賭,如果沒發生風險,自己不用承受損失。但如果發生風險了,就只能自己來扛。損失小的話還好解決,損失大的話就有可能面臨承擔不起的局面,比如不幸罹患重疾,會導致一般家庭難以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迴避風險是一種被動的應對風險的方式。比如一個人害怕坐飛機發生空難的風險,於是就選擇不坐飛機,這樣就不會遭遇空難風險了。但是這種應對風險的方式是比較消極的。

控制風險就是指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比如加強鍛鍊、健康飲食、不沾菸酒,這些措施可以起到降低疾病風險發生概率的作用。而且這類措施是積極的措施。

最後說到轉移風險,風險本身並未消失,而是通過某種手段將風險轉移給了第三方。比如購買保險就是最常見的風險轉移方式。

因此,保險公司和我們作為合同的當事雙方,保險公司是"保"下了我們的風險,而對我們來說,不是在"保"風險,而是轉移了風險

有的人認為買了一份保險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即使是自己或者親人發生什麼重大的意外事故,都不用太擔心、或者憂慮。也有的人認為,那些會去買保險的人就是個傻子,詛咒自己發生意外,還自己傻傻的把錢給人送上門。

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對的。

投保了保險,風險並沒有消失。買了保險,不代表不會死亡了;買了保險,也不代表不會生病了;買了保險,也不代表不會發生意外了。

同樣的道理,不買保險,也不代表不會死亡、不會生病、不會發生意外,這種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

因此,認為買了保險就不會有災難,或者認為買了保險就是在詛咒自己的兩類人,想法都是片面而不成熟的。因為不管買沒買保險,發生風險的概率並沒有任何變化

但有保險和沒有保險,最大的不同在於,有保險的人可以將風險來臨時的財務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確保自己的生活不會被改變。而沒有保險則是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裸奔,一旦風險來臨,避無可避。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保險就像保護傘,確保生活不被改變

所以,保險擁有將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的魔力,它不是讓我們發財的工具,但卻可以讓我們的財務狀況穩定。雖然不能改變風險發生的概率,但萬一風險降臨了,至少財務損失可以由保險公司去承擔。

所以,保險實際上保的不是風險,而是保了錢,這麼說其實更準確些

比如一戶人家,給自己的小孩買了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而這個小孩因為自己貪玩去河裡或者海邊游泳,不幸遇險意外身故。這時,這戶人家就可以憑藉自己買的保險單要求保險公司賠償相應的保險金額(未成年人有身故限額,需要多加註意)。

孩子發生意外的風險較高,更需要父母嚴加看護來控制風險,購買意外保險並不能降低意外風險發生概率。但是購買意外險由於槓桿極高,可以彌補父母的經濟損失。雖然不能緩解父母的傷痛,但至少也能帶去一絲慰藉,減少父母的財務損失。

還有一種就是這戶人家的小孩如果2年後因病住院,花掉了6萬元,此時這戶人家的父母也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報銷相應的醫療費用。

同樣,購買醫療保險並沒有保佑孩子無病無災的功能,但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經濟補償作用,將家庭財務支出的風險轉移給了保險公司。

說俗點,就是保住了錢。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三、保險保錢,非訛錢

如果購買保險的人是以轉移人身風險為出發點購買保險的話,那麼可以說這是一個理智的為安全而投資的行為,轉移未知的風險。

但是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受益人不可以為了騙取保險金而故意傷害投保人。有的人故意給自己的年邁的父母或者單純的妻子、丈夫購買高額保險,在這期間受益人蓄意傷害投保人,妄圖騙取高額的保險金。

還有被保人為了騙取保險金,自己傷害自己。2000年臺灣就有一男子為了騙取保險金而自斷手掌,這種行為是屬於犯法的,是無法獲得賠付的。

還有的是在檢查出不治之症之後,便到保險公司買了人身保險,並且隱瞞了身體健康狀況,沒有將自己的病情告知保險公司,妄圖瞞天過海騙取保險金。

但是這些行為都屬於違法騙保行為,自己購買的保險是無效的,也無法令自己或家人得到賠償。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偽造證據無法獲得賠償

“保險觀察”之所以要講這些問題,是為了辨析購買保險的意義的目的,想要大家能夠直觀的瞭解如何正確購買保險,確認自己買保險的目的。不要因為購買保險背後高額的保險金而喪失了理智,做出不理智的傷害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違法之事。

如果你購買保險是為了數目驚人的保險金的話,那麼趁早打消這樣的念頭。如若要買保險的話,也要認真的思考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你買這份保險是為了轉移人身風險,還是想要高額的保險金。不要被高額的保險金迷失自己的人性和道德。

保險,轉移了風險,保住了錢,但絕不是訛錢的工具!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也歡迎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本人公眾號哦!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保險保的是風險,還是保的是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