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話三伏

初伏要警惕中暑

在四季中陽氣鼎盛的伏天,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若要外出應帶上遮陽用具,勿做劇烈運動,中午還要保證午休。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等。若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夏日话三伏

中伏要預防溼邪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此時溼性重濁、粘滯,易與熱結,溼熱交蒸,溼遏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溼之品,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飛滑石、焦大麥,甘草,水煎代茶飲,並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夏日话三伏

末伏防著秋老虎

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夏日话三伏
夏日话三伏

飲食推薦:三豆湯

三豆湯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有哪三豆呢?有綠豆、赤小豆和黑豆。

三豆湯中,綠豆、赤小豆起清熱解暑、利溼的功效,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都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因此,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溼。這樣一來,體質一般的人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就不會給脾胃功能帶來不利影響。

對於消化功能特別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適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熱健脾的效果。

[材料]

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溫馨提示:

①老人、小孩、腸胃不好的親,可以用紅糖代替冰糖。

②三豆湯一週可以喝兩次,三伏期間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處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