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厄齊爾和德國隊之間的故事

“在(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和他的支持者們眼中,贏球的時候我是德國人,但輸球的時候我是移民。”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厄齊爾聲明中的這樣一句話,以及退出德國國家隊的決定,引發了全世界的大規模討論。從合影事件、德國隊世界盃慘淡出局再到如今厄齊爾退隊,德國足球的這個夏天始終沒能擺脫混亂和爭吵。在許多國家隊中,移民後裔乃至歸化球員都不算稀奇了,這次厄齊爾的事件,也把一個很大的問題推到了臺前——對厄齊爾這樣的球員,國家隊乃至國人到底有多高的接受度?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這張照片……

一切要從所謂“合影事件”說起:今年5月份,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訪問英國,其所在的正義與發展黨在官方社交媒體上發佈了埃爾多安與三名球員手持球衣的合影。厄齊爾、京多安、託松,三人都在英超踢球,也都有土耳其和德國的雙重背景,其中厄齊爾和京多安選擇了德國國家隊,託松則是土耳其國腳。從球員名氣、最終選擇的國家隊、國家隊地位以及世界盃前這個合影時間點來說,厄齊爾無疑是最有可能遭到炮轟的,儘管使用“我的總統”這一說法的是京多安。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NBA球星坎特曾經猛烈抨擊埃爾多安

在歐盟國家內部,政治強人埃爾多安一直是一個負面的角色,他本人以及所在黨派都帶有鮮明的伊斯蘭宗教意識形態,一直致力於讓世俗化的土耳其恢復為一個純粹的伊斯蘭國家。具體到德國,埃爾多安基本就是德國主流價值的反面,合影事件自然是十分敏感的。厄齊爾接受埃爾多安的邀請,並且同意與他合影,真正的出發點只有厄齊爾本人明白,外界的分析都帶有揣測性質。那些批評埃爾多安的土耳其體育明星,比如前國腳哈坎-蘇克和現役NBA球員坎特,都面臨嚴重的後果,坎特甚至被髮了逮捕令。從這個角度,或許可以解釋厄齊爾為什麼沒有讓自己遠離埃爾多安。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厄齊爾聲明中表示,合影並沒有政治目的

厄齊爾在聲明中當然談到了合影一事,他表示自己有兩顆心,一顆屬於德國,一顆屬於土耳其。小時候母親就告訴厄齊爾,不要忘記自己從哪裡來。“儘管有些人可能會指責我撒謊,但我們拍攝的這張照片沒有政治目的…這不是關於政治或者選舉,而是關於對我的家人的國家最高領袖的尊重…事實是如果不去和總統會面,那會是不尊重我祖先的根…關鍵不是誰是總統,而是那是總統。”厄齊爾的聲明中並沒有說這次會面的時間是糟糕的,或者說給德國隊的世界盃備戰帶來了干擾。他只是表示不能忘記自己從哪裡來,那是土耳其的總統,不管是埃爾多安還是誰,他都需要對總統表示尊重。你可以認為厄齊爾沒有政治傾向,也可以認為他有,但合影給埃爾多安方面多少帶來了收益,這個敏感時期同樣很容易讓事態激化。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世界盃小組出局,矛盾激化

合影事件引發了一些風波,但如果厄齊爾和德國隊在世界盃上有不錯的表現,肯定也不會鬧到如今這個程度。這個事件就算不會被遺忘,多少也會被忽視。然而衛冕冠軍小組賽即遭淘汰,儘管厄齊爾不是唯一責任人,但他成為了被攻擊的頭號標靶。對他的討論很容易就跳出場上發揮的層面,來到精神力(比如批評他在場上無精打采),進而來到政治站隊、價值觀乃至排外和種族歧視的層面。德國難民政策原本就爭議不斷,執政聯盟內部都出現了分歧,而合影事件又給了極右翼攻擊移民一個好機會。至於“不唱國歌”這樣的抨擊,當然是可以想象的,只是在這個時候難免有算總賬的感覺。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德國媒體也毫不客氣

而在此次事件中,德國媒體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德國對種族問題的保守程度是非常高的,而德國球迷在對待RB萊比錫和“50+1政策”這樣的問題上也很保守乃至固執。當遇到新鮮事物運轉不暢的時候,擁有雄厚足球傳統的德國往往會習慣性地希望“迴歸本原”,去追求那種傳統、純粹的德意志精神和打法。移民後裔和技術流對德國足球有怎樣的影響?同樣一個問題,2014年和2018年的答案應該會差很多。似乎有一種“看不見的標準”,讓失敗的責任先歸到移民後裔身上。厄齊爾就明確抨擊了德國媒體的雙重標準,馬特烏斯跟普京合影就沒人批評。同樣,厄齊爾還表示克洛澤和波多爾斯基就從沒被人說是德國-波蘭人,為什麼他就是德國-土耳其人?這到底是因為土耳其,還是因為穆斯林?這當然是個很敏感的問題。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厄齊爾曾經獲得斑比獎

在個人聲明中,厄齊爾問了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為什麼人們不接受我是個德國人?”早在2010年,厄齊爾就獲得了表彰成功融入德國社會典型人物的斑比獎;2015年的時候,他還是德國足球大使;他在德國納稅,給德國學校捐助設施,代表德國隊獲得世界盃冠軍……但他仍然沒有為這個社會所充分接受。厄齊爾寫道:“有哪一條作為‘完全德國人’的標準是我不符合的?我在德國出生和受教育…但很明顯,我不是德國人…?”而厄齊爾在聲明中提到的那些難聽的言論,絕不只是針對他個人,或者只是在德國才有的。不少德國媒體對待去年中國U20選拔賽的敏感旗幟狂甩“言論自由”,而厄齊爾又好像沒有這樣的自由。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有媒體發推,寫明法國球員們不同的國家背景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門迪的回應

這樣的事情少見嗎?剛剛結束的世界盃,法國隊獲得了冠軍,而“非洲聯隊”這樣的說法絕不止在一兩個地方出現過。各路媒體會把法國球員們的背景作為談資,一大堆國旗+球員的描述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爆款。對此門迪給出了回應,他在所有人的名字前面都加上了法國國旗。博格巴在法國出生,青訓生涯在法國度過,為法國各級青年隊效力,就因為父母是幾內亞人,所以他就不是法國人?

在部分人的眼中,博格巴怎麼做都無法成為一個法國人,而這部分人還未必少。在這個反全球化思潮抬頭的世界,厄齊爾事件當然會引起巨大的波瀾。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你習慣把三都主稱為“日本球員”嗎?

在亞洲足壇,日本隊擁有不少巴西背景的球員,比如出生在巴西的昔日名將三都主。他16歲來到日本,在這裡的高中球隊踢球,隨後在日本聯賽開啟職業生涯。2001年三都主獲得日本國籍,為國家隊出戰82次攻入7球。另一位為人們所熟知的日本球員田中鬥莉王則是父親有日本和巴西血統,母親有意大利和巴西血統。田中鬥莉王同樣在巴西出生,15歲來到日本讀高中,畢業之後開始踢職業聯賽。當然了,日本和巴西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兩名球員也不是被日本足協憑空拉來的,但在一些人看來,“日本球員三都主”這個稱謂還是怪怪的。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如果這樣一名球員穿上國足球衣……

而與三都主他們不同,另一位日本國腳哈維納爾是在日本出生的。1986年,哈維納爾的父親來到廣島踢球,一年後哈維納爾在廣島出生。1994年,哈維納爾一家獲得了入籍資格。他出自日本青訓體系,代表過日本青年隊,也為國家隊出戰和進球過。但看著一臉歐洲人面相、身高1米94的哈維納爾身披日本隊球衣,儘管程序上並沒什麼問題,人們心理上的接受度會如何?換言之,如果一個這樣臉孔和背景的球員穿上國足的球衣,你會怎麼想?

即便他會說中國話,或者出自中國本土的青訓體系,恐怕也很難逃脫“外國人”的身份,尤其是在他表現不佳的時候。國內傳統的血緣觀念,也在削弱對哈維納爾這樣的球員的認同。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敏感話題

在厄齊爾一事上,國內網友不同方面的觀點都有,而種族話題也確實是非常敏感的。關於國內種族歧視現象的嚴重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也和中國的單一民族背景、對其他種族的刻板印象等因素有關。

從文化方面而言,中國人在接受外來種族方面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隔閡。在全世界不少國家,由體育引發的民族身份認同的討論,可能會激發各種各樣的不同反應。人們很難脫離背景、種族等因素,純粹去談論運動場上的表現。德國《時代週報》提到,在這個國家有人高喊難民應該被淹死——那移民後裔的表現,怎麼可能不是焦點呢?而在《圖片報》看來,厄齊爾的這番聲明還被解讀為“哀號”。

如果國足隊裡有外國人 會像厄齊爾那樣被罵退嗎?

一個討論不完的故事

厄齊爾發佈聲明之後,德國著名記者霍尼格斯坦寫道:“厄齊爾退出德國隊,比任何世界盃的失利都要糟糕。令人傷感的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7月22日標誌著一次德國足球的失敗,這個失敗比今夏在俄羅斯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要更痛和更不安。這一批德國球員中最有技術天賦的一位,因為種族主義,感覺到他不能再代表德國隊的顏色了。仔細想想這個可怕的句子吧。”在這個極端化的世界,在這個社會被撕裂的時代,厄齊爾一事反映了不少社會、政治和文化問題,其中的頭緒也不是輕易可以理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