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商代文明Ⅰ

河北商代文明

前言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統治中國。商早、中期在豫北、冀南一帶五遷其都。有學者認為,今邢臺市一度為商王朝國都。

河北是商王朝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60年來已發現商代遺址100餘處。考古發掘表明,河北商代先民不僅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還在用鐵、紡織、醫藥、陶瓷、漆器、建築、釀酒等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向人們展示了文明社會的諸多方面。

河北商代文明Ⅰ

河北境內商代遺址分佈圖

河北地處商朝疆域的北部地區,境內先商與商代文化遺址星羅棋佈,其中邢臺東先賢、磁縣下七垣、藁城臺西、盧龍蔡家墳遺址及定州北莊子墓地均為商代考古的重要發現,是商代文明的北部區域的典型代表。

河北商代文明Ⅰ

武安趙窯商代遺址

位於武安市趙窯村。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大量先商和商代的灰坑、陶窯等遺蹟,併發掘墓葬22座,出土遺物500餘件,其中幾件銅器上鑄有鏃形符號,應為商代某個部族的徽記。

河北商代文明Ⅰ

邢臺東先賢商代遺址

位於邢臺市西南郊東先賢村。1998年起,為配合夏商周斷代工程課,考古工作者先後對遺址進行了四次發掘,發現了豐富的商代文化遺存,地層關係明確,發展脈絡清晰,完善了商代文化的分期序列,併為商13世帝王祖乙遷都邢臺之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依據。

河北商代文明Ⅰ

藁城臺西商代遺址

在藁城市臺西、莊合、故城和內族四個村莊之間,分佈著南臺、西臺、北臺三個高大土丘。1973年和1974年,考古工作者對西臺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發現距今3000多年前的房址14座、水井2眼、灰坑134個、墓葬112座,出土遺物3000餘件。

河北商代文明Ⅰ

定州北莊子商代墓地

位於定州市北莊子村。1991年6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在此發掘商代晚期墓葬42座,出土了300餘件製作精美的青銅器,部分器物刻有銘文。這是河北商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商代族群及方國部族等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河北商代文明Ⅰ

磁縣下七垣商代遺址

位於磁縣下七垣村。1966年12月,在此地發現一批商代青銅器,造型考究,製作精良,其中多件器物帶有“受”、“啟”等商代大族的族徽銘文。1974年至1975年,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大量先商和商代遺蹟,出土遺物1500餘件,是河北南部商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一處遺址,為河北商文化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地層根據。

河北商代文明Ⅰ

盧龍蔡家墳遺址

位於盧龍縣城南蔡家墳村。2011年8月,河北省文物局組織了全國18位歷史、考古專家對該遺址進行考察論證,並明確認為,此地屬於商朝北方侯國孤竹國的地望。2013年6月至9月,中國人民大學考古隊對蔡家墳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灰坑、房屋、灶臺、墓葬等諸多遺蹟,確定該遺址為商代孤竹古國遺址。來源:河北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