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他們有人去遠郊有人舉家回河北

文 | 參差君

“現在,你已不再是那個喊‘老西’(老師)的小女孩,而成為有獨立表達能力的大姑娘了。老師希望你的未來五彩斑斕,幸福與溫暖永相伴!”

7月14日上午,四環遊戲小組大班的冀文潔從志願者吳愛英手中接過了畢業證書、紀念冊以及一小束紙做的花,吳愛英為她宣讀畢業寄語。

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燕與學前教育系的學生在四環農貿市場調研中,看到市場上700多家攤商,將近100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沒有辦法接受學前教育,四環遊戲小組應運而生。

十幾年裡,共有超過500名孩子從這裡畢業。目前,四環遊戲小組共有35名學生,3名全職媽媽老師,3名志願者。所有的家長也都是老師。

▍“混亂”的畢業典禮

今年,四環遊戲小組有10名小朋友畢業了。

四環遊戲小組的媽媽老師和志願者為他們舉辦了一場莊重又簡單的畢業典禮。

這是一場略顯“混亂”的畢業典禮。5、6間平房的院子裡擠滿了學生、家長和前來觀摩的客人,約80人。院子前方,紅色的橫幅貼著黃色的卡紙,上面寫著“四環遊戲小組畢業典禮”幾個字。

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他們有人去遠郊有人舉家回河北

現場沒有話筒,發言的人不斷被提醒聲音大一點。

“等到樹葉黃了,果實成熟了,我就是一名小學生了。這裡有親愛的小夥伴和老師,不管走到哪裡,我心中都有愛。”輪到畢業生郝晨翔發言,他扯著嗓子說。

作為畢業生的答謝節目,10名小朋友依次唱了《金色童年》,背誦《弟子規》以及古詩。

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他們有人去遠郊有人舉家回河北

節目表演完,畢業生魏子博的爸爸拿出了一個長約60公分的四環遊戲小組院子的模型。現場爆發出一陣驚歎聲。模型從院子後面被送到院子前面的橫幅下,大家的目光也由後至前。

屋頂的空調、白色門窗、黃色欄杆,一切栩栩如生。模型是魏子博的爸爸用了半年時間完成的,平均每天下班後花費2、3個小時。為了給大家驚喜,半年裡他一直憋著沒說。“院子是租來的,可能哪一天就搬家了,做這個模型,是想給大家留個念想。”

模型側面是遊戲小組的大門,貼著對聯,不知是否是無意之舉,魏子博的爸爸把橫批由“擁抱夢想”改為了“擁抱未來”。

▍一場“家校合作”的實驗

10名小朋友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個人專屬成長紀念冊。

冀文潔的成長紀念冊共15頁,從加入遊戲小組的初相見,到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愛拔尖又有點小膽怯,喜歡大哭的胖閨女”,到“成為二號大姐姐”。

2萬多字,彙總了媽媽老師幾年間的紀錄,濃縮的是孩子成長的點滴故事。

成長紀念冊,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印記,還是家校共建的寫照。

媽媽老師丁鳳雲告訴記者,每個成長紀念冊,老師都會修改5遍左右,由張燕提出修改意見,例如突出孩子的個性及家庭參與,再由老師進行修改。

“大家都叫我‘丁老師’,其實我從孩子和家長身上學到的更多。春天我們一起在草地上打滾、翻跟頭;夏天一起在小院裡,享受自己種的小植物帶來的陰涼,吹泡泡、踩影子;秋天遊戲小組的銀杏葉一地金黃,我們坐在葉子上講故事;冬天我們凍冰花、堆雪人。

與孩子們在一起,我每天都跟他們學習,使我一直保持一顆童心。相伴三年,再把孩子成長的故事匯聚成個案,是再一次像孩子學習、領悟幼教真諦的機會。”丁鳳雲說。

劉霞是特意來參加畢業典禮的。2006年-200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讀書的劉霞一直是四環遊戲小組的志願者。

“當時志願者是小組的‘魂’,但是現在,家長的自我意識覺醒,能力提升,家長和媽媽老師成了遊戲小組‘串珠子’的人。”

志願者吳愛英說,家長的參與是四環遊戲小組創建之初就提倡的。但在最初幾年,家長認為,當老師是很專業、很遙遠的事。而四環遊戲小組所倡導的,生活化就是老師。

轉變一點點在進行。為了讓家長們參與進來,志願者們還會幫助家長們照看攤位。

替家長“看攤”被志願者叫做“下攤位”,目的是為拉進與家長的距離。志願者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生活近況,逐漸帶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因為捨不得遊戲小組,拿到那本一萬多字的冊子,李嘉彤的媽媽“不敢細看”。在冊子中,她寫到:

遇到遊戲小組是最幸運的事。

雖然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起來,也不會算數,也不會英語,還顯很幼稚,但這才是孩子本該具有的童真,沒有壓抑,沒有陰影的童年。

遊戲小組的孩子最接地氣,他們知道麥子、穀子、玉米這些城裡人看不到從哪裡生長的植物,

在這裡我們每天做的看似都一樣,每個活動看似都很普通,但是給孩子的可能是我們多年之後才能發現的驚喜,這種智慧與好的習慣就像一顆埋在孩子心裡的種子,會慢慢的生根發芽,凸顯出來。

張燕說,“遊戲小組14年,喚醒了家長的主體意識,家長真正成為了遊戲小組的主人。”

▍“北京的小學我們河北邯鄲人上不了的”

14年間,遊戲小組也漸漸走出了“流動兒童”的圈子,目前,遊戲小組裡既有流動兒童,也接受特殊兒童,還有一些是被這裡教育理念吸引來的城市戶籍的家長——有想把孩子送來的家長專門報名來觀摩畢業典禮。

今年一位畢業生的媽媽,受四環遊戲小組的感染和啟發,在老家也辦了一個類似遊戲小組的機構,目前已接收20多個孩子。

走過14年的遊戲小組也在思考如何將經驗和理念更好的推廣出去。

“中國現在還有6000多萬的農村留守兒童,我們怎樣才能將這種模式調整、推廣到廣大的村莊裡?怎樣和中國的扶貧和發展研究更好地聯繫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四環遊戲小組面對的一個大課題。”四環遊戲小組法定代表人李遠香說。

然而,當前的四環遊戲小組自身的發展卻面臨著諸多可持續的問題,李遠香曾表示,“我們仍然在政策的灰色地帶,在和外部環境持續博弈。

“四環”雖然已經做了14年的幼兒教育,但是沒有辦法註冊成教育機構,目前是社區服務機構,以“社區親子活動”的形式在教學。如果組織的活動需要孩子們暫時離開社區,比如說去後海開展親子活動,就需要申請,哪怕一個章沒蓋上,就不能組織孩子去。”

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的孩子,並不意味著能順利在北京升入小學。非京籍的孩子或去到遠郊區縣,或回老家。

“鋼鏰”是今年四環遊戲小組的畢業生之一,在畢業典禮上,“鋼鏰”帶領著小朋友們深情演繹《四環之歌》:“教育孩子靠大家,團結起來有力量,沒有玩具自己做,不用花錢全都有,小朋友玩的真開心,都誇咱們真能幹。”

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他們有人去遠郊有人舉家回河北

“鋼鏰”的老家在河北,從遊戲小組畢業後,他們一家人將舉家回到河北。

“鋼鏰”對一名志願者說:“北京的小學我們邯鄲人上不了。”

“咱十年後考回北京,來上大學。”志願者鼓勵他。

從四環遊戲小組畢業,他們有人去遠郊有人舉家回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