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石碑刻

至東漢,刻碑之風盛行,碑刻數量巨增,隸書走向成熟和全盛時期,其書體與西漢隸書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主體風格已大不相同。特點是筆法嚴謹,體勢紛繁。加之刻工藝術高超,遂使東漢碑刻書法藝術光彩奪目,久傳不衰,也由此成為隸書之正宗。

東漢石碑刻

張遷碑

此期碑刻姿態萬千。名臻其妙,不只是結構,章法之變化,且有種種不同趣味和神韻,或方整厚重,或遒勁端麗,或縱橫奇肆,或疏宕飄逸,不一而足,不僅形式多樣,而且用筆的變化,漸為豐富和成熟,因此形成不同的風格傾向。在書藝面貌上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碑刻較為古拙。字形輪廓取橫勢或縱勢的都有。

東漢石碑刻

鮮于璜碑

後期碑刻在取勢上趨向於正方或扁方形態。極少有縱勢。在行筆方面。後期碑刻以含蓄柔美代替了前期的質樸古拙,在流暢的筆法中透露出方正的形象的特點,這意味著隸書形體的逐漸解散和楷書形體的興起。

東漢石碑刻

乙瑛碑

在東漢晚期的儀式化,使它取得了官方正體的地位,由此.隸書由出自徒隸的庶民化書風,一躍而成為廟堂體。隸書的這種“文本”演化,超出了它的原初文化學規定,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誤讀”。

東漢石碑刻

禮器碑

在很大程度上,漢隸極則是以漢碑為典範的,也就是說隸書與碑的結合才在終極意義上為隸變的完成提供了客觀條件。在漢碑之前存在的簡帛書法雖然已具有隸書的性質和風味,但它本身所包蘊的多極發展方向,使其處於一種不定的隸化進程中,而難以構成隸書的完型。

東漢石碑刻

史晨碑

漢碑是東漢晚期石刻制度儀式化及隸變終結的產物,官方碑刻制度的建立與隸書本體語言的高度成熟為漢碑奠定了文化物質基礎。由此,站在書史立場上,雖然不能無視簡帛書在隸書進化過程中的推動作用,但將漢碑視作隸書的典範卻無疑是符合書史事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