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急劇擴張,亞洲共享單車行業大規模收縮,轉向進軍日本

激烈競爭致使眾多小平臺出局,一些大型平臺也放緩了在海外的快速擴張,比如中國的ofo就計劃收縮在亞洲的戰線。

共享單車的急劇擴張,亞洲共享單車行業大規模收縮,轉向進軍日本

亞洲共享單車行業正在經歷明顯收縮,規模較小的平臺已被擠出局,一些最大的平臺也放緩了在海外快速擴張的步伐。

獲阿里巴巴(Alibaba)投資的初創公司ofo本月宣佈,將在兩個月時間內結束在印度開展了6個月的業務,同時退出在澳大利亞入駐的兩個城市悉尼和阿德萊德。

另外,據中國財新傳媒的雜誌報道,由於資金緊張,ofo計劃將中國以外的亞洲業務“瘦身”,把重點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香港四個地區。

這一次撤退標誌著ofo的擴張計劃出現了突然逆轉,它最初的計劃是到2017年底在20個國家投放2000萬輛單車。“眼下我們把重心放在我們的重點市場以及實現盈利上,”ofo在一項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就我們的計劃與當地市場進行溝通。”

據研究公司IDC表示,過去兩年中,亞太地區共享單車行業享受了大量投資湧入帶來的好處,使得大約60個平臺擴大了旗下單車數量並爭相為用戶提供更大力度的補貼。中國最大的兩個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單車(Mobike)和ofo僅在2017年就籌集了將近20億美元的資金。

共享單車的急劇擴張在中國最為明顯——在中國共享單車的鼎盛期,一排排五顏六色的單車嚴重擠佔了人行道有限的空間。然而,近幾個月來,由於競爭激烈和單車失竊情況嚴重,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很快被耗盡財力,眾多平臺倒閉,這導致街頭共享單車的數量大大減少。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助理教授林宸稱,“他們的目的是追求增長,為投資者呈現他們想要的增長故事,但我們很快就發現了他們海外擴張上的問題。”

據Quartz報道,據稱ofo也正在北美裁員。該報道稱,員工們被告知ofo在美國和加拿大正“進入休眠模式”。

7月早些時候,香港初創公司GoBee破產,原因是虧損。該公司進入歐洲4個月就有60%的單車受損或失竊,歐洲擴張因此宣告失敗。曾經擁有2000萬用戶的中國初創公司小藍單車(Bluegogo)去年11月成為最早倒閉的大型平臺之一。

倖存的平臺通過尋求中國科技巨頭的支持來維持運營。4月,ofo的主要競爭對手摩拜被餐飲服務巨頭美團點評以37億美元的總價(包括債務)全資收購。利用所得的部分資金,摩拜向用戶退還了1.5億美元押金,以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摩拜表示,其目標是使“免押金”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標準。此舉實際上將提高競爭對手的運營成本,從而把其他參與者擠出市場。

共享單車的盛衰週期與中國叫車服務巨頭滴滴(Didi)和美國優步(Uber)之間的燒錢大戰如出一轍,後兩者通過向用戶提供補貼來爭奪市場份額。

“當然,(共享單車公司)太過依賴於外部投資和用戶補貼手段,”林宸表示,“他們從來沒有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是盲目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