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佛教徒,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他們有什麼區別?

魯智深與武松的出家經歷比較類似,都是打死了人亡命天涯,逃亡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出了家。宋朝的出家人貌似社會地位挺高,起碼他們出家後,都有了安全保障。不同的是,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那麼二者又有何區別呢?

同樣是佛教徒,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他們有什麼區別?

首先,魯智深是出家人,武松不是。宋朝要出家,需要具備兩樣東西,一是戒牒,是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的,魯智深自然是由智真長老及五臺山寺廟負責;另一個就是度牒,武松跟魯智深都有,魯智深的來路光明,武松孫二孃殺了頭陀得到的。武松只有度牒,沒有戒牒,也就是不住寺廟。

同樣是佛教徒,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他們有什麼區別?

第二,和尚是出家人,頭陀是修行的俗家弟子。在印度語中,頭陀的意思是像抖掉身上的灰塵一樣抖掉煩惱,抖的方式就是修行,行者其實就是苦行僧。頭陀要穿最破爛的衣服,每天只吃一頓飯,拿著缽乞食。這種生活,跟要飯差不多,與之類似的還有孫行者。魯智深是僧人,僧人住寺廟,有信徒供養,有德行者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同樣是佛教徒,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他們有什麼區別?

第三,魯智深所在的寺廟有一套嚴格的等級,但是武松是一個人漂泊無定。在宋朝的寺廟裡,最高領導是住持方丈,下面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魯智深自然跟這些無緣。還有一些很低級的職務,比如管殿堂的知殿、管菜園的菜頭、管廁所的淨頭等。魯智深到大相國寺,說:“灑家不管菜園,俺只要做都寺、監寺”,首座對他說:“管飯的飯頭,管茶的茶頭,管菜園的菜頭,管東廁的淨頭,這個都是頭事人員,末等職事。假如師兄你管了一年菜園好,便升你做個塔頭。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個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監寺。”魯智深看到了希望,說道:“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時,灑家明日便去。”

不過,武松與魯智深,都不是遵守佛門規定苦修之人,這些條條框框,他們都沒當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