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方外之人的品質

魯智深一向來給人的印象是粗魯蠻橫,性急,不守清規,在文殊院因為屢次破戒、酒後鬧事被轟出山門,可謂不在乎個人表面的形象,與佛門遵守的戒律。但他卻有著自己的道德真實。

何謂道德真實,即雖然不遵守表面的禮數,但人格卻是完善的,人性在人物的行為舉止中能真實地體現出來。

魯智深:方外之人的品質

魯智深是懂得人情的,譬如在東京菜園,他樂客好施,懂得還禮,不佔他人便宜,身上少有貪著之習性。如“拳打鎮關西”一節,對茶莊說“茶錢灑家自還你”。

在“大鬧野豬林”一節,“又取出一二十兩銀子與林沖”從中可見魯智深的仗義疏財,不貪不吝,對朋友和遇難者慷慨解囊。

他不僅堅持慷慨,且不屑與慳吝者為伍,厭惡李忠、周通等人,保持了方外之人應有的節操,不同流合汙。

魯智深:方外之人的品質

魯智深遇事有分寸,在拳腳場面中能分青紅皂白,不盲目動武,知道看長老的面子,不打死瓦罐寺的“禿驢”,且給他人改過或者自救的機會,這正是方外之人應該有的“恕”的品質。

他手下冤魂較少,且多是罪惡之人,可以通過教育而重新開始的人在他手下都得到了重來的機會。在“大鬧桃花山”一節,魯智深的道德真實表現得尤為突出,先是疑心桃花莊的混亂,好奇卻禮貌而巧妙地摻和其中一來顯示出魯智深的機智的設下語言圈套,二來這也是他可愛的地方。


魯智深:方外之人的品質

在和李忠談及“劉太公這門親事”時,以“老人養終身”為由,符合傳統的倫理觀念,不能讓人有半點抗拒。又勸李忠不要反悔,言語中體現了魯智深的道德修養。

著此兩點,成功解決事情的同時,魯智深還給讀者留下了高情商的好印象。在李忠周通要去搶劫路人的財務給魯智深當盤纏時,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道德原則,對於李忠這等損人利己的小人行為充滿厭惡,且給了這等小人應有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