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oods chain出席新芽DEMO暢談區塊鏈應該怎麼用?

2018年最大的風口是什麼?兩個月前,恐怕沒人能想到是區塊鏈。

有人認為,我們正站在一個偉大時代的門口。它就像94年的互聯網,金礦就在腳下。

但問題是,沒有人清楚應該從何挖起。今年前三個月,國內已有71起公開融資,有的項目成立20天,估值甚至過億。但人們仍焦慮滿滿:有人怕上錯的船,有人怕搶不到座位。區塊鏈應該怎麼用?它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新芽DEMO第38期“區塊鏈落地”專場上,ifoods chain(食安鏈)創始人卡隆表示ifoods chain(食安鏈)用區塊鏈檢測食品來源。將食品流轉的各方數據上鍊,併發明瞭一種能使用、貢獻這些數據的智能硬件。

區塊鏈做食品安全檢測ifoods chain(食安鏈)

Ifoods chain(食安鏈)幫助食品生產、加工、物流、零售的每個環節數據化並上鏈,建立起一條清晰透明的流轉渠道,從而保證食品安全。

Ifoods chain(食安鏈)希望,藉助區塊鏈,成為全球食品領域的區塊鏈標準制定者。

在B端,具體來說,它為食品流轉的各個環節提供軟件,幫助他們產生結構化數據並上鏈,通過檢測的方式記錄每一塊牛肉、每一盒櫻桃的歷史。

由於全球缺乏統一的食品標準,它需要消費端也做出反饋,將反饋結果整合成為行業標準,以此產生一個具有共識基礎、自我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這一標準將具有全球性的口碑,併為上鍊者的食品安全質量背書,吸引他們持續參與,最終形成穩定的食品安全生態。

Ifoods chain出席新芽DEMO暢談區塊鏈應該怎麼用?

Ifoods chain(食安鏈)創始人卡隆

在C端,ifoods chain(食安鏈)則發明了一個智能硬件“超級探針”。它體型精巧,消費者能隨身攜帶,在數秒內檢測豬牛肉是否注水等。未來還將不斷推出更貼近消費者需求、保護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區塊鏈快檢產品。

除了反饋數據給消費者,超級探針的創新性在於:它搭載了運行在區塊鏈上的DAPP,能將數據反饋給區塊鏈,幫助標準和數據網絡的建成。

此外,ifoods chain(食安鏈)還建立了交易社區“F座”,實現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資產包、自主賬戶的價值流通。

在團隊成員中,創始人卡隆具有典型的食品安全背景,是中國食品溯源中心的執行主任。聯合創始人範志凱是北航碩士畢業,從事高精密傳感器的研究工作。聯合創始人林汝吉則是美國喬治亞⼤學的食品學博⼠,曾在中美兩國的多家食品安全機構身兼要職。除了三位創始人之外,李彥博是Onchain的聯合創始人,也是區塊鏈技術大牛。Trinity及Inwe創始人David,負責社群及生態建設。易鋒平曾參與工信部的區塊鏈參考架構、政府的區塊鏈政策編寫,熟諳政府事務。

在新芽DEMO投資人溝通活動現場,ONO創始人徐可推薦了自己的項目,ONO是一個搭建在EOS上的區塊鏈社區,被認為是可能最先落地的to C應用之一。幾天前,ONO又宣佈將競選EOS的超級節點,引發了新一輪討論。

Ifoods chain出席新芽DEMO暢談區塊鏈應該怎麼用?

ONO創始人徐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